不同印染废水的治理技术
一、棉印染产品废水治理 棉印染产品废水的治理与其他纺织印染产品废水治理相比较,治理时间较早,治理规模也较大。由于棉印染废水整体属于有机性废水,而且具有城市污水、生活污水的某些特性,但其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较差,并且印染废水还具有某些特殊颜色。 20世纪70年代中期,印染废水治理采用较多的技术为生物治理技术和活性污泥法,其后又陆续开发出了不同结构池型(圆形池、方形池),不同工艺形式(合建式、分建式)的多种活性污泥法处理型式。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引进当时国外先进环保治理技术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开发出生物膜法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塔式生物滤池等型式。其后,生物接触氧化法获得较快的发展和应用。随着这种方法的采用,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也研制成功并获得应用。自80年代中后期这种型式很快得到推广,并且在棉印染行业逐步取代了表面加速曝气型式。 但是,随着棉印染产品中化学纤维的数量的不断增加,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逐渐变差,使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去除能力有所降低。为了满足达标排放要求,随后又采用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之后再串接化学处理的方式,来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化学处理中以化学投药法为主,主要采用混凝沉淀和混凝气浮的型式。实践中采用最多的为混凝沉淀池型式,这种方法运行管理较简单。采用生化与物化联合治理工艺,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处理法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而其剩余的有机污染物和色度则由化学处理法承担,这样可以减少药剂投加量,使处理成本降低。实践证明,这是适合当前我国棉印染废水的经济合理的治理方式。 80年代末,由于棉混纺织物数量的增加,在棉机织产品印染废水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化学浆料(聚乙烯醇等)难生物降解物质,因此单纯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难以将其氧化分解,不能满足达标排放要求。为了解决达标排放问题,纺织工业在“七五”期间又开发出厌氧-好氧的低能耗的生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