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原料 >

A2纱疵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来源: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7日

王惠芳(河南省洛阳白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探讨A2纱疵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分析了棉纱短粗节纱疵的控制现状,找出A2纱疵产生的根源,并通过在纺纱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即制定合理的配棉工艺,对半制品、成品质量实施标准化控制等措施,最终使A2纱疵得到有效控制,布面质量得到保证。
关键词: 短粗节;A2纱疵;棉纱;生条;精梳条;清纱器;清纱工艺
织物质量包括织物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随着服装企业国际化及品牌化意识的增强,追求无疵点纱、无疵点布,促使纺织企业对棉布外观纱疵长短、大小的要求越来越严。印染加工企业为了满足服装面料的风格要求,增加了很多后处理方法,其中的染色磨毛等工序会将棉纱粗短节磨平造成严重色差。为此,在棉纱的生产过程中,十万米纱疵测试、数据分析及控制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尤其是随着自动络筒机电子清纱技术的发展,捻接质量的提高为棉纱纱疵的降低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1棉纱短粗节纱疵的控制现状

近几年,根据用户对布面质量的要求,我们对棉纱十万米纱疵指标逐步收严。A3、B3、C3、D2属于十万米纱疵中危害性较大的短粗节,要求控制在4个以内,棉纱纱疵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基本满足了布面对纱疵的质量要求。但在某些织物品种上,如直贡系列,经纱浮点较长,纱线短粗节特别容易显现。布面上细小的短粗节表明,目前纱疵的质量控制尚不能满足高档织物布面风格的要求,短粗节的质量控制必须进一步收严,才能满足更多用户对布面质量的要求。

我们针对短粗节纱疵较为严重的品种,根据23级纱疵中16类短粗节纱疵的分级对十万米纱疵中的短粗节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Al+A2+A3+A4占40.2%,B1+B2+B3+B4占48.6%,C1+C2+C3+C4占10.7%,Al+B1+Cl+Dl占25.6%,A2+B2+C2+D2占38.8%,A3+B3+c3+D3占25.6%。分析结果表明,概率较大的纱疵为A1、A2、B1、B2、A3、B3。概率最大的短粗节是长度1.1cm~2cm、粗度为+150%~+250%的B2短粗节纱疵,其次是长度1 cm以内、粗度为+150%~+250%的A2短粗节纱疵。说明我们对长度在2cm以上、粗度在+250%以上的短粗节纱疵控制得较好,基本上消除了形状稍大的短粗节,而细小的短粗节纱疵是目前影响质量的主要纱疵。考虑到A1、B1纱疵对布面影响不大,我们把控制短粗节的工作重心放在控制A2纱疵上,A2纱疵控制好了,B2、A3、C3类纱疵自然就减少了。

2 A2纱疵的控制

2.1 A2纱疵产生的原因

在23级纱疵中,原料纱疵主要有A1、A2、A3、B1、B2、c1、C2、D1、H1;牵伸纱疵主要有A3、B2、B3、C2、c3、D2、D3、E、F、G、H2;操作管理纱疵主要有A4、B3、B4、C3、C4、D2、D3、D4、E、F、G、H2、11、12。由此可知,从产生的根源看,A2纱疵属于原料性纱疵,它在布面上表现为短、小、多的分布状态。通常是由原料的短绒率高、成熟度低、疵点含量高等原因造成。要降低棉纱的细小纱疵,就需要对原料制定严格的混配棉标准。

在纺纱过程中,不成熟的棉纤维容易形成大量弯钩而产生许多细小纱疵。如果棉纤维中的疵点,特别是小疵点数量过多时,纺纱中由于其数量多、体积小、质量轻而很难被除掉,这些残留在棉纤维中的小疵点就会形成棉纱的细小纱疵。因此,对原棉质量进行控制很有必
要。在制定原棉质量控制标准时,不仅要考虑不同的棉纱号数在细小纱疵数量控制方面的质量要求,更要考虑织布、染色产品对棉纱的质量要求。尤其是当部分织造品种要求普梳中号棉纱“无疵点”时,棉纱细小纱疵的控制难度加大。同精梳棉纱相比,普梳中号棉纱缺少精梳工序,去除短绒及杂质的机会少,所以要求其配棉要好些,不仅要控制配棉等级、长度、细度,还要适当控制不成熟纤维含量和短纤维含量。

2.2纺纱生产过程中A2纱疵的控制

2.2.1 清梳半制品质量控制是关键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