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苎麻织物的纤维素酶与弹性聚氨酯联合抗刺痒感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0日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纤维素酶对苎麻纤维的作用效果,将纤维素酶处理前后苎麻纤维的扫 描电镜照片进行对比,分析苎麻纤维形态结构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纤维素酶对苎麻织物抗 刺痒整理的效果。

由图5 可知,未经纤维素酶整理的苎麻纤维(图5(a))表面较为光滑,纤维粗直且显刚硬, 纵向有少许裂纹和孔洞;而经纤维素酶处理的苎麻纤维(图5(b)(c)(d))表面被部分剥蚀,纤维 纵向裂纹加深,甚至出现横向裂纹。一方面苎麻织物的纤维素酶整理能使苎麻纤维表面微纤 弱化,逐层剥离产生裂缝和微孔,对降低纤维刚性、改善苎麻织物手感和降低刺痒感有利; 但另一方面纤维表面裂纹和孔洞的进一步扩大会造成苎麻织物的断裂强力损失严重。因此, 在进行苎麻织物的纤维素酶整理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对织物断裂强力的影响,保证织物的基 本服用性能。

2.2 苎麻织物的弹性聚氨酯抗刺痒整理

2.2.1苎麻织物的聚氨酯抗刺痒整理工艺优化

苎麻织物刺痒感随整理剂PA-11 浓度增加和焙烘温度提高的变化情况如表4、表5 所示。 由表4 可知,苎麻织物经弹性聚氨酯整理后,刺痒感有明显下降,织物表面的动摩擦系数和粗糙度降低,单位面积内对织物压缩所做的功降低,织物可压缩性能提高,这些性能的 改善都有利于降低苎麻织物刺痒感。结合主观感受可知,随着聚氨酯整理剂浓度的增加,苎 麻织物的柔软性、平滑性提高,刺痒感下降,当聚氨酯浓度过高(大于160g/L)时,织物的手 感发腻,这可能是因为纱线或织物表面包覆了过多的聚氨酯,掩盖了苎麻织物原有的风格。

表4 弹性聚氨酯整理剂PA-11 浓度对苎麻织物抗刺痒整理效果的影响

注:聚氨酯PA-11;预烘:80℃,4min;焙烘:160℃,4min

表5 弹性聚氨酯整理剂PA-11 焙烘温度对苎麻织物刺痒感的影响

注:聚氨酯PA-11 浓度160g/L;预烘:80℃,4min;焙烘时间4min

由表5 可知,随着焙烘温度的升高,苎麻织物的表面性质略有改善。焙烘温度主要影响聚氨酯的成膜过程,焙烘温度低,交联和成膜过程可能不充分;焙烘温度越高,聚氨酯反应 活性越高,能够发生充分反应,但温度过高时,结合主观感受发现,织物手感会发硬,对降 低刺痒感产生不利影响。

弹性聚氨酯整理对苎麻织物抗刺痒整理的显著效果分析:在焙烘条件下,聚氨酯整理剂 上的活性基团异氰酸酯脱去保护基恢复其超强的反应活性,可迅速与苎麻纤维上的羟基发生 反应,也可与聚氨酯分子上的其它活性基团反应,从而以化学键的形式在织物表面或纤维内 部交联,形成立体网状大分子结构。在苎麻织物表面形成部分包覆,改善织物平滑性、钝化 突出于织物表面的毛羽;同时,聚氨酯整理剂在苎麻纤维和纱线内部形成的交联,可有效提 高织物的可压缩性能。以上作用的综合效果使苎麻织物的刺痒感显著降低。

苎麻织物的聚氨酯整理可能会对织物的透气性和白度造成影响。苎麻织物白度和透气性 能随聚氨酯浓度增加和焙烘温度提高的变化情况如图7 所示。

由图6(a)可知,经聚氨酯整理剂PA-11 处理后的苎麻织物白度和透气性能都略有降低,但变化甚微。白度的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焙烘温度下,所选用的整理剂结构稳定,基本不泛 黄;透气性的结果表明,聚氨酯整理剂在纤维、纱线间或在织物表面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并 非为连续而致密不透气的聚氨酯膜,因而对织物的透气性能影响不大。由图6(b)可知,随着 焙烘温度的提高,织物的透气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织物的白度下降较为显著。由于聚氨 酯的泛黄主要由成分中异氰酸酯发生氧化降解产生的,温度越高,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越高, 发生氧化降解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高温焙烘下也可能造成苎麻纤维降解和损伤,对 织物的白度和强力均不利。

综上所述,苎麻织物的弹性聚氨酯PA-11 抗刺痒整理优化工艺为:二浸二轧(聚氨酯浓 度160g/L,室温,带液率100%),烘干(80℃,4min),焙烘(160℃,4min)。

2.2.2弹性聚氨酯整理苎麻织物的性能和形态结构分析 将苎麻织物的弹性聚氨酯整理优化工艺进行再试验,测试织物刺痒感及透气性能、白度等如表6 所示。

表6 聚氨酯PA-11 整理前后苎麻织物刺痒感及基本服用性能对比

注:聚氨酯PA-11 浓度160g/L;预烘:80℃,4min;焙烘:160℃,4min

由表6 可知,经弹性聚氨酯PA-11 整理后,苎麻织物的刺痒感明显降低,织物表面的动摩擦系数和粗糙度也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单位面积内外力对织物压缩所做的功减小,表明 织物可压缩性能提高,织物的透气性能、白度和断裂强力受到的影响较小。可见,单独的弹 性聚氨酯整理可有效改善苎麻织物的表面性质和压缩性质,在降低苎麻织物刺痒感的同时保 持了织物原有的性能和风格。

为直观地分析聚氨酯对苎麻织物的整理效果,对比聚氨酯整理前后苎麻纤维的形态结构 变化,进一步分析聚氨酯整理对苎麻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

由图7 可知,未经聚氨酯整理的苎麻纤维(图7(a))表面光滑,平直且显刚硬;经过聚 氨 酯整理后的苎麻纤维表面被部分包覆了聚氨酯(图7(b)),同时在部分苎麻纤维之间也形成聚 氨酯薄膜(图7(c))。苎麻纤维本身具有多孔性,在聚氨酯浸轧整理工艺中,部分整理剂渗入 纤维内部形成交联,从而提高苎麻织物的压缩性质;聚氨酯整理剂在苎麻纤维和织物表面的物的吸湿透气性能不致造成显著影响。

2.3 苎麻织物的纤维素酶与弹性聚氨酯抗刺痒联合整理

纤维素酶对苎麻纤维的水解作用有利于降低其刚性,改善苎麻织物手感和降低刺痒感, 但通常易使苎麻织物的强力损失严重,若轻度整理,则改善刺痒感的效果不明显。聚氨酯整 理有利于包覆纤维毛羽头端从而降低刺痒感,但是对降低纤维本身结晶度和刚性没有作用。 为达到苎麻织物抗刺痒整理的综合优良效果,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扬长补短,发挥纤 维素酶整理和聚氨酯整理的优点,弥补各自的不足。对比苎麻织物的纤维素酶、弹性聚氨酯 单独整理及其联合整理效果如表7 所示。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