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浆前预加湿技术的应用,提高经纱强力15—20%,减少毛羽50%,提高抗磨擦性能60%等,可节约1/3浆料。
3、津田驹公司生产的TTS10S系列浆纱机是HS40浆纱机的进一步的发展,车速可达150米/分,最大压浆力50KN,最小设定单位为每0.01%的伸长控制。应用 AC矢量多电动机传动可节电。也有预湿上浆装置,HS40浆纱机一样将浆好的经纱垂直引入烘燥区,有浸渍双压浆及轧点双压浆两种垂直引入烘燥区的形式,使纱线上的浆液沿着纱的轴线均匀分布在纱线周围,使形成的浆膜及上浆量比水平引进烘房的方式更为圆滑及均匀。TTS10S系列浆纱机的性能要比HS40更好。
图4、日本津田驹生产的最新TTS10S系列浆纱机。
4、津田驹还参展了新型长丝浆纱机-KSX,是高速度浆纱机,浆纱质量高,有精密的张力控制系统,应用的是津田驹先进的电子技术,是由KSH系列移埴到KSX浆纱机上的,单根丝的上浆系统可对细旦长丝加工。多功能的加工能力可对各种长丝上浆,即使是无拈度的长丝也能加工成高质量的织轴。新的长丝浆纱机可满足生产各种品种的产质量的要求。新型长丝浆纱机-KSX具有低张力的控制系统,张力的控制在40N以下,能使张力控制的范围大而稳定。在自动运转控制中,可控制烘房里的热空气的温度以达到片纱能很好的干燥。产量很高,运转速度有300、500、600m/min。操作及维修都很简单。,通过转化控制器使热空气循环,节能效果很大。
5、2011巴塞罗纳ITMA及007幕尼黑ITMA及 2007 ITMA上展出了对于提高经纱质量的许多设备如:贝宁格、津田驹、卡尔玛耶尔及苏如基等20多家公司展出了整经机、浆纱机及其它织前准备设备
6、在上浆问题上正确选用浆料配比成份,可以提高经纱耐磨程度及经纱平均强力,并使纱线毛羽明显减少。其中经纱耐磨度,纱线毛羽及平均强力等对喷气织机的效率影响很大
⑴、经纱的上浆率及上浆质量则是浆纱工程的重要考核内容,直接影响上浆后经纱的毛羽多少。目前国内外在浆料配比上大都以变性淀粉,PVA浆料及丙烯酸三大浆料为主,但由于PVA污染环境已被列入淘汰的浆料。发展高、中、低粘度和浓度的变性淀粉配以一定数量的多元丙烯酸取代PVA,一方面取消和降低PVA用量,另一方面因变性淀粉配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成本,我国近年来历届全国浆料会议上明确提出不用或少用PVA浆料。浆料与上浆率是减少毛羽提高织机效率及织物质量的关键,正确选用浆料配比成份,可以提高经纱耐磨程度及经纱平均强力,并使纱线毛羽明显减少。其中经纱耐磨度,纱线毛羽及平均强力等对喷气织机的效率影响很大。细支高密的品种,国内以往以PVA为主浆料、变性淀粉及丙烯酸浆料为辅的上浆配方,PVA浆料具有强韧、耐磨,对T/C纱粘结强力好的特点;变性淀粉粘度适中,稳定性好,价格便宜;丙烯酸浆料粘着力强,渗透快、强伸适中,三者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可满足细支高密织物对上浆后经纱的要求。但PVA用量大的缺点是会造成干分绞时二次毛羽增加、影响织物质量及织机效率。此外,PVA生物降解性能差,回收费用大,成本高,废液直接排放会因存在COD及BOD等耗氧物质而严重污染水质。
⑵、目前我国丙烯酸浆料发展迅速,粘附力、伸长率大吸湿多等缺点已为改进,具有成膜性好,增加浆膜强度及弹性等优点。西欧等国早已停止使用PVA浆料,而以丙烯酸浆料与马铃薯变性淀粉浆料配伍,用于各种性质及细度的经纱上浆。我国在少用或不用PVA浆料上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新研制开发了许多多元丙烯酸脂聚合浆料,具有强粘着力,高浓低粘,低吸湿、强力适中,与淀粉一体性好的优点,对环境无污染。这种多元聚合的丙烯酸浆料与变性淀粉配伍上浆质量及织造效率均显著提高。我国在少用或不用PVA浆料的问题上已开创了许多新的途径,新的多元丙烯酸浆料与变性淀粉配伍,减少了纱线毛羽,提高了纱线耐磨度和强力,为提高喷气织机效率提供了好的半制品条件。好的浆纱上浆可使浆后的经纱毛羽显著减少,强力提高及耐磨度提高。
正确的上浆工艺还应包括各部的张力,分绞力,浆液的粘度,浓度,浆槽的温度、车速等,都应根据不同的品种来优化最佳工艺。
⑶、在浆纱工程中抓好上浆合格率、上浆回潮率、伸长率及好轴率等是提高浆纱质量的重要环节。浆纱工程的半质量控制指标。这些问题大都应用在线或离线的检测仪器进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好的织轴的卷绕密度为0.5—0.6克/立方厘米,织轴的肖氏硬度要达到55—60%;浆纱增强率25—35%;浆纱减伸率低于30%;浆膜完整率大于80%;
喷气织机用的织轴,如果浆纱后的经纱毛羽比浆前原纱的毛羽减少70—75%,证明浆纱工艺技术正确,从而减少了因毛羽造成的纬向停台,提高了织机效率。
⑷、新型纱(转杯纱及喷气纱)在浆纱时要特别张力伸长要低,像浆槽至引出罗拉之间的伸长,环锭纱为1.0-1.2%,新型纱的伸长要控制在1.0以下,由于转杯纱与喷气纱的吸湿率偏高,就要减慢运行速度,并增加烘干温度,压浆辊的压力要比同支环锭纱高10—15%。
研究提高喷气织机的效率及产品质量,必须把精力放在原纱质量及准备各工序半制品质量的提高上,只有原纱及半制品质量达到要求时,才能真正使喷气织机效率及产品质量达到高水平。
四、自动穿经机及结经机
1、经纱在浆纱之后,还要经过一些准备后才能上织机织造。高挡的时装面料的经密很大,要求经纱在织造时能实现开口清晰,经轴质量及经纱开口的要求很高。当新的织物品种开始生产时必需将经纱重新穿入织机上的一些专件与器材,如综丝、停经片、钢扣等。结经机的作用是原织物品种继续生产而老经轴用完要更换新轴时,要把新旧经纱结起来。
2、当代的穿经及结经已实现了全自动化并且穿经已应用类似机器人的机械动作完成。自动穿经的速度很快。在2007幕尼黑及2011巴塞罗纳ITMA上展出了全自动穿经机及结经机展示了织造工程自动化的前景,使织造全自动化又有了新的进步。
全自动穿经机及结经机的特点是速度快、自动化水平高、穿经机及结经的质量高、可防止综丝内双纱并消除穿经图案中重复出现的疵点。在2007幕尼黑及2011巴塞罗纳ITMA上展出了全自动穿经机及结经机有STAubli等公司开发的全自动穿经机及Titan结经机这两个新产品改进了织前准备的自动化水平。织前准备的质量水平也大为提高。
3、、STAubli公司展出了新的全自动穿经机—SFIR,取代了原自动穿经机,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试验自动穿经机—SFIR具有许多新技术,可适应许多种织机,可以穿多片经纱综框吊综组件并可在穿经之前检查每根经纱粗细及经纱的颜色。具有可防止综丝内双纱并消除穿经图案中重复出现的疵点的功能。这一项重要的进步提高了织前准备的质量。每根经纱由在穿经机上的真空抓钳抓取以完成穿经动作,穿经机上配有光电系统,以控制自动穿经动作。双纱检测器可防止任何双纱绞在一起,每分钟可穿200根经纱。主要的技术数据是包括可将1片或2片综8列经纱穿入综丝眼里。每根经纱要穿两个不同的综丝,每公分可穿50个筘, 有自动双纱检测及对色纱颜色的鉴别功能。应用莹光屏接口的显示自动监控图案颜色的循环。新型的Staubli自动穿经机不仅穿粗支纱,还可很方便的穿细支纱,最适于中、粗支纱。是很理想的自动穿经机,具有自动化网络的特点。现代化电子技术使自动穿经机成为现实。而且在穿经前光电传感器可分别检测每一对纱的情况,可将纱疵检测出来并可很简单的于以纠正。可很可靠的完成纱疵检测的任务并不需要一些特别的组件,也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调节。能保证不会有双根纱同时穿入一个眼里。自动穿经机的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穿经速度,而且使穿经质量大为改进,是织前准备技术的重要发展。
4、Titan 公司在2007幕尼黑及2011巴塞罗纳ITMA上展出了新的结经机,, Titan的KM型结经机是独一的对每根经纱进行两次检查的结经机,这是Titan 公司的结经机检查双纱的优点。Titan的KM型结经机是具有先进的性能及电子程序控制的机器,可加工各种品种、纱支。可做到连续的对每根经纱进行选择。独特的双纱选择系统能保证把双纱在分经时把纱分开。应用调节系统可以调节单根纱或双根纱结头。机器上在分纱部分配有双纱检测器在穿经时可发现双纱。
5、高科技的自动穿经机及自动结经机发展使织前准备的产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节省了用工,一方面与不断提高的织机速度相适应,更主要的是使织造全自动化又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
五、在现代化织造工业生产中,经纬纱的织前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纬纱织前准备好坏对于自动化无梭织机的效率及织造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喷气织机大都是织造服装用布或技术织物。需要高质量的经纬纱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织机速度及织物质量的要求。经纱在经过浆纱加工后要有一定的回潮率及增加强力及伸率以减少织机断头。经纬纱都要减少毛羽、提高强力,减少强力弱环、增加耐磨性等方面满足喷气织机的织造要求。
结语:对供应高速织机应用织轴必需从原纱抓起,喷气织机的织前准备技术除原纱质量外还包括自动络筒机、整经机、浆纱机、自动穿经机及自动结经机等工序,这些机器在不同程度上都实现了自动化和自动监控及自动检测,使织前准备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产质量也大为提高。在高速、高效、低耗的方面显示出织前准备技术对提高喷气织机效率、速度及质量的巨大作用。如果经纱上浆后的毛羽比浆前减少70%-75%,说明浆整技术是成功的。如果喷气织机的停台达到环锭纱:经向断头0.21(次/万纬) 纬向停台0.39(次/万纬)转杯纱:经向断头0.161(次/万纬) 纬停台0.27;(次/万纬)也说明织前准备技术是成功的。喷气织机的织前准备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为喷气织机的产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秦贞俊主编著《现代喷气织机及应用》( M )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7.1
2、秦贞俊等“现代棉纺纺纱新技术”( M ) 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7
3、秦贞俊编着.世界棉纺织前沿技术(.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6
4、秦贞俊“纱线断裂强力的讨论”(J)<棉纺织技术> 2000.3.P5-9
5、秦贞俊“关于纱线毛羽问题的讨论” (J) <棉纺织技术> 2001.3 P5-9
6、棉织手册(第三版)编委会编《棉织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0
7、Heemmt Weinsdorfex“Trends in weaving technology”(J)text Bulletin 99.4.P.50-52
8、JoachimTraufer"weavingpreparation"(J) TextBulletin 99.4.P.42-44
9、Targeted economies(J)Text month 2000.9.P.32-34
10、Survey2Stapleyarnspinning”(J)TEXTRILEAsia2008.8 p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