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电脑测色原理及在纺织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4日

有色纺织品在使用或加T.过程中,由于日晒、风吹、雨淋.、摩擦、汗溃、洗涤、熨烫等种种因素,会使织物颜色的彩度、色相、明度发生变化^因此,纺织品色牢度对消费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内在质量,全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纺织品标准,都将一些色牢度指标纳人了限定的范围,由此可见色牢度的评定结果非常重要。但是用传统方法辨色的结果常常与人的心理状态、年龄、环境.、疲劳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带有很多主观成分D现在,用仪器代替人眼来评定颜色之间的差异以及匹配程度已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应用。本实验室目前也已引进了一台美国Data-colorSF600X型测色仪,经实践证明,该仪器能避免许多人为因素,较精确地反映试样的真实状态,并能衡量人眼无法得到的电子数据,能够方便快捷地应用于纺织检测领域。

1测试原理

由于软件开发商编制的软件不同,应用电子计算机测色可能在具体的操作上会各不相同,但测试的原理是一致的,主要是基于CIE1931-XYZ表色系统,通过黑、白基准板的矫正,测得每种颜色的光谱反射率,进而得出纺织品颜色的三刺激值和色度坐标,并用CIEL4S色差公式计算彩度差、色相差、明度差等数据,得到所要求的测试结果。

2应用范围

电子计算机测色目前可适用于大多数的纺织原料、纺织品、纺织制品-、塑料,定量评定包括荧光材料在内的纺织轻工产品的白度指数、淡色调指数、彩度指数、色相指数、明度指数、色差等。适用的国内外标准有:

GB/T 8424.2—2001相对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

GB/T 8424.3—2001色差计算

ISO 105-A01:1994色牢度试验一测试通则

ISO 105-J02:1994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

AATCC 6:1999仪器评定颜色

AATGC 7:1999仪器评定试样的色差

AS 2001.4.A04:2004仪器评定贴衬织物沾色程

AS 2001.4.A05:2004仪器评定变色灰卡等级

3结果表述

电子计算机测色可以

选择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结果表述:

——建立在CIE1976 LAB色空间修正基础上的试样与试样之间的色差AE_值。

——根据灰色样卡的厶值得到的相应色差等级。此方法主要代替人眼对色差的判定。

——试样与标样之间的色差。可用“可接受性允差”或“合格/不合格允差”判定配色的可接受性,特别适用于工厂打小样之后的判定。

一试样与电子数据的匹配程度。目前许多的采购商不再以直观的标样与供应商进行洽谈,而是要求供应商供应的成品达到电子数据的要求,这些电子数据包含有彩度指数、色相指数、明度指数等。

——定量评定包括荧光材料在内的纺织品白度及淡色调指数。

4小结

在应用电子计算机测色时,为达到满意的使用效果,测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了获得一致及精确的测量结果,任何测色仪器在测试前都必须进行校准,校准的黑板、白板、灰板应完好保存,使其表面清洁、无划痕,以免影响校准数值。

(2)正确选择仪器照明/观测条件。观察角度大于0°的一些积分球仪器包含一个镜面反射吸收装置,可使用包含或不包含镜面反射的方式进行测定。大多数情况下,来样有镜面反射效应的(如样卡)就选择“不包含”条件,一般织物选择“包含”条件。

(3)为了能获得有意义、重现性好及有代表性的测量结果,在选择测试孔径时尽可能选择“大孔径”,以期实现仪器得到尽可能多的观测面积及测量的有效面积,反映试样的真实状

(4)当试样带有荧光时,为有效地消除导致荧光的[/F,可在光源与试样之间插人一个吸收的滤光片,或设定为“f/F吸收”,照明/观察角度选择0745。或4570。。

(5)由于试样的回潮率会影响测色的结果,在对含有回潮率较大纤维如棉、粘胶等的织物进行计算机测色前,应进行调湿平衡,使其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恒定的回潮率。

(6)为避免测量时光穿透试样从仪器中逸出或到达后板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特别是平方米克重较小和经纬密(纵横向)较稀疏的织物,应层叠数层至不透光为止,一般

以4的倍数进行测定,在每次测定后旋转90°,然后平均所有测定结果。

(7)如果样品小到需要使用颜色检测仪器上的&47(小面积检查)选择项时,就必须多次读数后取平均值来提高检测的精度。


1  2  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