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前处理技术的研究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引言

喷墨印花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不同于传统的印花方式,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如扫描仪、数码相机,把所需的图案通过数字化输入计算机,经电脑分色系统(CAD)编辑处理后,再由电脑控制的压电式喷嘴组成的喷墨印花机将(含活性、酸性和分散)专用染料墨水喷射到织物或纸张等基材上。这种异于传统的印花方式,印花的染料墨水是通过非接触式方式传递到织物或纸张平面上。为了使设备与环境能相匹配,以确保墨水稳定性等,墨水中的染料浓度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所以,提升印花织物上的颜色浓艳度有相当的难度。颜色艳度深度除了与墨水中染料的结构浓度和性能以及织物性能有关外,实际上还与印花前织物的前处理合理与否有很大关联。本文根据染料生色和结构生色的原理,有机地结合两种生色作用,希望能够改善和增强染料的着色强度,使之达到色彩鲜艳、色相纯正、着色深浓的效果,以提高产业化数码印花纺织品的着色性能为研究目的。

1前处理剂设计的原则

鉴于数码印花的特殊性,其前处理工艺应考虑以下四个因素:(1)适当控制墨水扩散润湿程度(渗化程度);(2)控制溶剂润湿渗透过程的同时,还要控制溶质扩散程度;(3)使纤维产生有效地膨化过程:(4)提高染料的固色率以及织物的色艳度和色深度。对于前两点来说前处理液中需加入防渗化助剂。织物处理后.防渗化助剂可以在织物上形成一层连续性的薄膜.覆盖在纤维的表面,封堵住纤维的毛细管。印花时,既可抑制墨水向织物的经纬向渗化,防止墨水沿着纤维毛细管扩展.产生絮羽毛状;又可防止烘干或汽蒸时染料发生泳移,以确保花型轮廓清晰度。此类防渗剂经过水洗、皂洗,易被去除,不影响织物的手感。对于后两点来说,需加入碱剂(固色剂),使活性染料和纤维素纤维经汽蒸反应,两者产生共价键结合,使染料固着在织物上,且保证染料有较好的固色率及良好的色艳度和色深度。最新研究表明,在活性染料墨水印花工艺中,采用染料生色与结构生色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符合产业化大

生产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2染料生色与结构生色理论简述

经典的染料生色理论源白于十九世纪合成染料工业,当时因由于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染料生色的理论为经验式的总结。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染料生(发)色理论得以阐明,从而使有机染料的生色、发色理论日臻完善,并以此来解释和指导生产实践。

2.1量子力学理论与染料生色

Huckel的分子轨道理论指出,分子轨道可以用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染料所以能生色,其实可以归结为有机染料共轭体系中Π电子的性质。量子论认为:物质中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级准位,电子在光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能级的跃迁,物质颜色的产生,主要是可见光作用时,发生了也伴有跃迁的结果。

颜色科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简单地可以理解为可见光对人类视觉神经产生的生理作用,即物理-生理作用的结果,颜色只是人们的视觉感受而已。从现有的知识来看,此理论就是施加在纺织品上的染料/颜料生色的基础,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单单吸收光谱形成的生色理论,并不能严格地、完整地界定纺织品上生色现象。

2.2染料的结构生色

物质颜色的产生,除了上述染料基于吸收光谱的生色理论,还有由色散、散射、干涉、衍射产生的选择性反射的结果形成的结构生色理论,这种生色机理归属于物理光学范畴,常有以下三态:

◆色彩艳丽,且随方向强烈变化,色彩在直射光下可见,由衍射光栅生色;

◆色彩艳丽,且随方向适度变化,主要有薄膜干涉生色;;

◆色彩艳丽,且不随方向变化而变化,主要由色散和散射作用生色。

本实验研究的前处理技术均以:染料生色理论与结构生色理论三态之一为依据,目的在于将染料的“吸收生色”和“结构生色”这两者的关系协调好,找到它们之间的结合的关键点,并使该项技术能应用于宏华VEGA高速导带喷墨印花机的产业化生产,使活性染料墨水印花后,在纺织品上的生色、发色、固色产生协同增效效应,期望达到最佳的印花效果。

3实验内容

3.1实验材料

棉梭织平

纹布,克重120g/m2

3.2实验仪器和设备

表1实验仪器设备的型号及制造单位

3.3实验用墨水、原料及助剂

活性墨水(宏华自制)、小苏打(工业级)、尿素(工业业级)、元明粉(工业业级)、防染盐S(工业业级)、分散剂(宏华自制)、纳米粉A、B、C、D(工业业业级)等。

3.4实验方法

实验的流程为:①将调制好备朋的浆料用120曰网,约1kg的压力,手工业印2刀在白坯布的正面(带浆量约80%左右),烘干;②用宏华VEGA高速导带喷墨印花机喷印活性染料墨水,烘干;③于102℃条件下,汽蒸15min;④水洗(冷水洗→温水洗(40~50℃)→皂洗(95℃以上)→温水洗(40~50℃)→冷水洗);⑤烘干,测试颜色的色强度、对比手感等。

3.4.1前处理浆料的工艺参数和调浆工艺

表2原始工艺和新工艺参数

注:工艺1#2#分别是原始工艺和加入纳米粉的新工艺;1#和3#是其他条件一致,对比不同糊料在棉织物上应用。

3.4.2调浆工艺

在容器中加入称好的分散剂溶液,分别加入纳米粉A/B/C/D高速搅拌30分钟;再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糊料的固体粉末;在糊料变稠之前加入元明粉、防染盐,搅拌至糊料基本溶胀,并没有团状颗粒;再加入尿素搅拌,最后加入小苏打搅拌均匀,放置2小时后搅拌均匀即可使用。避免高温,放置过夜效果更佳。(注:在加入小苏打之前,务必确保浆桶的温度低于45℃,否则温度太高,小苏打分解成碳酸钠,使pH值升至10~10.5,影响发色。)

3.4.3上浆方式

上浆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浸轧(轧余率80%~100%)和单面刮印(圆网、台版)。带浆量要求是上浆后手触摸面料的反面,以浆料刚到面料的反面但不过为度,上浆量控制在70~80%左右为宜。


1  2  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