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L*a*b*值、△C*及△E
通常染料的上染率高则织物的明度(L*)值低,反之亦然。由表1数据可知,对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而言,K/S值大的棉织物的L*值比苎麻织物的L*值低。其中使用直接枣红GB、直接耐酸大红4BS和阳离子艳蓝RL染色时,所得苎麻和棉织物的明度差最大,这与它们的K/S值之比很高有关。这说明用直接耐酸大红4BS和直接枣红GB对棉和苎麻织物染色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另外,染料在织物中发色的彩度(C*)值反映出染料在织物纤维中聚集状态、染料与纤维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大小等情况。一般来说,染料在纤维中以单分子状态分布时,颜色的C*值较大[8]。表1中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染色时所得棉和苎麻织物之间的△C*为正值,其中,使用直接耐酸大红4BS和阳离子嫩黄O染色时,棉和苎麻织物的彩度值相差较大,这说明这两种染料对苎麻织物染色的C*值均小于棉织物,这些染料在棉织物上更容易以单分子状态存在。
色差△E是颜色色相、明度和彩度差别的综合结果。△E越大,则颜色差异越大。当△E低于5时,肉眼基本看不出颜色的差别。从表1可知,使用棉和苎麻染色织物明度差和彩度差较大的染料时,所得棉和苎麻染色织物的△E也很大。如使用直接耐酸大红4BS、直接枣红GB、直接冻黄G、直接黄棕D3G、阳离子冻黄和阳离子艳蓝RL染料对棉和苎麻的织物进行染色时,棉和苎麻的织物之间的色差值都大于5,其中阳离子嫩黄O对棉和苎麻织物的色差值高达20。
3结论
尽管棉和苎麻的化学组成相同,但由于苎麻纤维取向度和结晶度高,不利于染料上染,因此使用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染色时,与苎麻纤维(上接第32页)相比,棉纤维的染色深度较高,彩度值较大,可产生较大的色差,为采用染色法测定麻棉混纺比创造了条件。在这些染料中选择合适的红、黄、青(或蓝)三原色拼混对麻棉混纺织物染色,可望得到更大的色差,更便于识别麻棉混纺比,这正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