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背景 传统的前处理工艺流程共分三步,优点是质量稳定,但存在工艺路线长、效率低,设备占地大,能耗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生能源危机,促使人们寻求新工艺来提高工效,降低能耗,同时,一些高效助剂、新型设备和自动化仪表的开发研制,从客观上提供了良好条件,使前处理短流程工艺应运而生。这是对前处理加工的一个重大改革,国内的研究始于1984年,90年以后,工艺逐步成熟,产品质量逐步稳定。
二、工艺类型DS-B 一步法:退—煮—漂—浴 主要用剂:从理论上分析,短流程工艺是把常规三步工艺中各自的去除对象和作用原理合并在一至二步完成,因此化学药剂的选用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参与反应物质的多样性及反应类型的复杂性。 1、NaOH在退浆,精练和氧漂中均需要 2、H2O2具有退浆,漂白功效 但必须增加二者用量,伴随而来的问题是H2O2分解快,纤维损伤大,所以必须选用合适的稳定剂。 3、助剂,(1)稳定剂:满足NaOH10~50g/l,90℃条件下,H2O2半衰期80min以上, ≥1700,白度>80% (2)高效复配型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润湿,乳化,净洗作用(耐强碱) (3)过硫酸盐,有助于浆料的去除 短流程工艺既有高温处理也有室温加工(既冷轧堆前处理工艺)冷轧堆工艺特点: (1)采用高浓度化学药剂,低温下长时间处理 (2)设备简单,能耗小,生产定员↓,综合成本↓ (3)反应温和,对纤维损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