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已故著名印染专家陶乃杰教授研发的松堆丝光工艺.解决了传统紧式丝光不透不匀和成品门幅、缩水率不稳定的缺陷。其效果和机理如下:
(1)可大大提高纤维素纤维的溶胀程度。纤维素纤维在未经烧碱处理前,主要是纤维素I型,经碱处理后纤维结晶、C轴和A轴的晶胞参数及β角发生变化.部分纤维素I型转变成纤维素Ⅱ型。从I型转变为Ⅱ型的多少,可显示出溶胀程度的高低。从测试的图谱和数据充分说明松堆丝光工艺的溶胀效果明显比紧式工艺为好,经纱“松堆”比“紧式”可提高25%、纬纱可提高54%。在紧式丝光中,棉织物经纱和纬纱的丝光效果区别不大,这是由于经纱在紧式丝光中受到强烈拉伸.使经纱伸直紧贴在纬纱上.这就对纬纱施加了纬向张力,因而紧贴着的经纬交织点碱液就难于透入。这在经密度较高的棉织物上影响更大.而松堆丝光就不会发生这种问题.所以纬纱的丝光效果明显较经纱好。另外,经试验.松堆丝光特适合对苎麻织物的加工。由于苎麻的结晶度高、纤维壁较厚,含杂又高,要取得好的丝光效果必须让苎麻纤维要有好的溶胀效果.所以苎麻织物更应采用松堆丝光工艺。
(2)可提高纤维素纤维对染料助剂的吸附力。经碱处理后.其纤维的微细结构如结晶度、密度等均有降低.这就是无定形区增加,原来的无定形区也变得较为疏松.可供吸附的位置也增多.这就提高了对染料助剂的吸附和吸湿能力,从试验数据也证明这一点.即使碱浓降低20%的苎麻织物的染色,其得色率仍提高了20%以上。
(3)可提高染色均匀度并减轻染色条花。由于松堆丝光工艺碱液易透入纤维.织物表层和里层的纤维均能均匀地溶胀并溶胀充分.达到“透而均”的效果.这就可提高染色均匀度和缩小由于纤维成熟度不同而导致染色性能的差异。
(4)可降低缩水率,采用紧式工艺,由于经向张力过大.使布铗拉幅时门幅不易伸展.因而半制品门幅往往不能符合要求。
(5)可大大节约用碱、减少能耗,有利于丝光废碱的回收。根据实践碱浓可自240-260g/L降低至160~180g/L,其补给液也可自350g/L降至240g/L。每制备1L补给液,自回收碱50g/L蒸浓至240g/L,较之蒸浓到350g/L,所蒸发的水分.前者不到后者的2/3.这就大大节约了蒸汽和能源,烧碱回收设备也可选用投资较的扩容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