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竹纤维织物的酶退浆工艺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11日

摘要:对竹纤维织物的酶退浆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酶浓度、pH值、温度、处理时间、活化剂浓度等因素对退浆效果的影响,初步确定出退浆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竹纤维织物淀粉酶退浆的优化工艺。与碱退浆工艺进行对比表明,酶退浆可替代传统碱退浆。关键词:竹纤维;淀粉酶;酶退浆;碱退浆;清洁化生产 竹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纤维素纤维,其织物具有一定的抗菌、防紫外线功能,穿着凉爽、透气,服用性能优良,如能在其纺织染整加工中采用清洁化生产工艺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酶作为一类生物催化剂,易生物降解,不会污染纺织品和环境。因此,生物酶在纺织生产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随着变性淀粉性能的不断改进和对各种纤维织物上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采用变性淀粉浆料上浆将成为主流,因而织物退浆主要是除去淀粉类浆料。工业上传统的退浆方法有碱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传统退浆工艺的优点是织物上的浆料和杂质去除比较彻底,缺点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用大量的水和化学物质,能源消耗大,易损伤纤维,更严重的是传统退浆工艺带来的环境污染难以避免。目前解决碱退浆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应是用生物酶退浆工艺来代替传统的碱退浆工艺。1 试验部分1.1 退浆用淀粉酶 目前用于纺织退浆的淀粉酶主要有枯草杆菌淀粉酶(α-淀粉酶),淀粉糖化酶(β-淀粉酶),胰淀粉酶,麦芽淀粉酶等。我国主要采用耐热性强的枯草杆菌淀粉酶即α-淀粉酶,如胰酶和BF一7658酶。a-淀粉酶属于一种细菌淀粉酶,是由枯草芽孢杆菌经发酵提炼精制而成的,它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它并非为单一的淀粉酶,还含有其他酶组分。后者虽然含量较少,但他们的存在有利于去除织物上的油脂、蛋白质等杂质。1.2 试验原料及工艺流程 布样为B14.5/14.5 523/283机织物;退浆药品a-淀粉酶(活力单位≥4000),渗透剂JFC。氯化钠。 工艺流程

:织物→浸渍热水→浸渍酶液→保温堆置→热水洗(50℃)→冷水洗→烘干2 试验结果与分析 淀粉酶对织物进行退浆时,影响退浆效果的因素很多,如酶的种类、浓度、溶液pH值、反应温度、退浆时间、活化剂和抑制剂等。本研究是在使用同一种酶的条件下,探讨酶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pH值、活化剂等因素对退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为正交实验因素和水平的确定提供依据。2.1 淀粉酶浓度 固定轧酶温度60℃,固定堆置温度55℃,时间2 h,pH7.0,NaCL 5 g/L,JFC 1g/L,浴比1:20不变,改变淀粉酶的浓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1。 从图1可看出,当淀粉酶浓度在1~3 g/L时,淀粉酶浓度与织物失重率成正比关系,且随淀粉酶浓度的增加,失重率呈线性增加;当淀粉酶浓度超过3 g/L时,失重率变化趋于平缓。这表明当反应体系中的淀粉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酶的浓度,退浆效果无显著改善。这主要是因为当反应体系的酶达到一定数量时,它与底物的结合已经非常充分,这时酶的浓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已不再是最主要因素,而与时间、渗透剂、活化剂等其他因素有关。虽然酶浓度越大。织物退浆效果会越好,但是综合考虑毛效、润湿性及成本等因素,当淀粉酶浓度在2~4 g/L时,能达到理想的退浆效果。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