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棉织物酶精练工艺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12日

棉织物酶精练工艺探讨

传统的棉织物精练方法是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并在润湿剂和螯合剂存在下通过高温碱煮完成。大多数非纤维杂质是在强碱的作用下变得具有可溶性,然后通过充分水洗去除。因此,传统的精练工艺对设备的要求高,加工过程中能源消耗大,同时由于大量碱及助剂的存在对环境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在精练中的应用受到了重视。酶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反应生成物易于水解,在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降低能源、减少资源消耗的特点。酶用于织物精练还具有精练设备要求低,废水处理简单,环境污染小,处理后的织物具有更好的柔软性等优点。1 酶精练机理 天然棉纤维是一种植物组织,含有部分原生质,由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的再生膜和覆盖于再生膜上的初生物组成[1 ] 。在棉纤维中存在的天然杂质,因棉花的品种和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别,含量约为4 %~5 %。棉纤维的杂质主要存在于初生膜中,该膜呈层状结构,由含果胶、棉腊、蛋白质等的外皮层和网状层组成。棉纤维的杂质主要存在于初生胞壁中,初生胞壁纤维素占54 % ,蛋白质占14 % ,果胶占9 % ,棉腊占3 % ,其中棉腊和果胶的疏水性是造成天然棉具有不润湿性的主要原因[2 ] 。因此,精练是靠烧碱的作用,使果胶、腊质、蛋白质及棉籽壳都脱落下来,初生胞壁几乎全部去除,使织物达到良好的吸湿性能。酶精练的机理[3]是利用原果胶酶与不溶性果胶之间的反应,不仅使果胶成游离状态,还可以使表面其他杂质脱落达到精练的目的。在精练过程中,能保护初生胞壁中的纤维素成分达到手感丰满的效果。但是,棉纤维的初生胞壁中的纤维素分子占有很高的比例,同时果胶并不是连续成膜地分布在纤维表面,而是分布在纤维素大分子之间。如果单纯使用果胶酶不仅所需时间长,并且精练后的织物还须要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进行减量加工,以使纤维表面的初生胞壁得以去除。因此,在通常情况下

是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复配来进行精练。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共同作用时,由于不溶性果胶在纤维表面存在,纤维素酶难于进入纤维内部,反应只局限于表面,从而保护了纤维主体不受破坏,强力没有明显的下降。由于表面果胶分子与纤维分子同时受到分解作用,比单纯果胶分子的分解会更迅速、更有效,去除纤维表面的杂质也比较干净。基于此理论,下面就影响酶精练效果的因素如酶的用量、pH 值、温度、时间等进行实验分析,以期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工艺条件,为酶精练生产制定工艺提供参考。 2 酶精练实验2.1.1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使酶变性,破坏其结构,对酶有抑制作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与酶蛋白质结合,除非他在溶液中的浓度大大超过了其临界胶束浓度,否则酶在其溶液中将保持催化活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帮助酶向棉表面的微孔和裂缝中渗透,并使自身向着催化作用有利的位置取向。因此,在酶精练工艺中应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JFC) 作助剂。2.1.2 酶用量对精练效果的影响 选择不同浓度的酶,按下面工艺对棉织物进行处理,再对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材料40 ×40/ 120 ×60 府绸(酶退浆,以下实验均相同) ,工艺条件pH 值8 ,温度50 ℃,表面活性剂2g/ L ,时间30min ,浴比30∶1。 结果表明,当果胶酶、纤维素酶浓度分别为115 %和310 %时,处理后的织物各项性能最好。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