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雪娟,薛丽云(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23 )
经活性染料染色的棉布,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耐光色牢度试验,其耐光色牢度稳定性是不同的。本试验将色棉布、分别测试干、湿条件下的耐光色牢度,以及皂洗前后的酸汗光、硷汗光复合色牢度。比较这些不同的测试结果,分析研究影响这些耐光色牢度不同变褪色程度的因素。
1 试验 1﹒1 材料 32s 全棉未丝光漂白针织布,活性染料 Scarlet红2GF、黄3RF、蓝GNF 1﹒2 染色方法﹕ 染料1 %,元明粉30g/l、纯硷 20g/l、1%(NaPO3)6 染色﹕室温中先加(NaPO3)6,30℃加染料后运行10min,加第1次元明粉(总量的1/2),升温速度 1℃/m in,运行30min 后,至60℃加第2次元明粉(剩余的 1/2)60-65℃保温40min。 固色﹕60 ℃加第1次纯硷(总量的1/2)20min后再加第2次纯硷(剩余的 1/2)30min 后进行水洗、皂洗(略)。 1﹒3 测试方法 如表 1 2 结果与讨论 2﹒1 活性染料母体结构对耐光色牢度的影响﹕ 活性染料红、黄、蓝不同母体结构对耐汗光复合色牢度的影响是不同的,活性染料大部分红色的为偶氮型结构。其耐光色牢度也不同﹕偶氮型结构一般因受相邻的羟基和氨基等供电子基的影响,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相对较高,易引起染料的光氧化分解反应,使耐光色牢度稳定性下降﹔但当氮基的邻位,对位引入吸电子基后,偶氮基上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可阻止生成氧化偶氮化合物,能阻止发生光氧化分解反应,通常耐光色牢度稳定性还有所提高。一般活性染料黄色的母体结构,在染料分子中引入磺酸基和卤素等,因其吸电子基的诱导效应,使偶氮基与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下降,能保持良好的耐光色牢度稳定性。特别是引入杂环结构的如呲唑酮,呲啶酮、对不同条件下测试它的耐光色牢度,即使酸汗光或硷汗光色牢度均有良好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