疵病名称 | 特征 | 产生原因 | 克服方法 |
色花 | 条状或班渍状,色泽不一和布面毛躁 | 1.NaNO2,H2O2用量未按处方,显色温度否之不当,引起过渡氧化 2.亲和力较高的染料,染色条件控制不当,上染过快所致 3.薄织物缝头不平整等引起皱条而产生色条 | 1.易于氧化的染料在染浴中加入尿素或硫脲 2.亲和力较高的染料,更要注意严格控制染色条件 3.薄织物的缝头必须做到平整 |
深头子 | 布头得色较深 | 1.接头布较短 2.始染时染液浓度较高 | 1.接头布要过短 2.为比民出开车头深,必须加水冲淡 |
深边 | 布边局部得色深 | 1.接头布较短 2.不染时染液浓度较高 | 1.接头布不要过短 2.为避免初开车头深,必须加水冲淡 |
两边色差 | 两边得色深浅不一 | 1.染液,显色液补充 2.染槽或酸槽左右温度不同 3.由于布边厚,使轧槽压力左右、中间不一致 4.半制品干湿不匀,PH值不匀 5.卷染时布边温度低而色浅 | 1.轧槽不液管用淋管 2.加强坚持,做到左右一致 3.将上轧辊车磨成橄榄形 4.加强半制品检查及时纠正 5.卷染加罩,或布边浇染液 |
深色斑 | 云斑状 | 显色液中浮沫沾上织物 | 加入匀染剂,或使酸液溢流 |
白斑 | 小块云块状或小斑 | 1.半制品有碱班或水渍 2.PVA上浆织物退浆未净 | 1 .染坯洗净,防止水渍 2.PVA要退净洗净 |
拒染粗纱 | 同粗节纱 | 织物水洗不净,粗节纱上带碱或染液中碱剂过多 | 增加酸浓度,延长浸渍时间 |
色斑色点 | 深色小斑点 | T/C织物染色后烘干时烘筒上沾有有色纤毛,定形后形成 | 加强烘筒清洁工作 |
前后色差 | 前后色泽深浅不一 | 1.轧染时未按规定加冲淡液造成 2.难氧化染料显色温度不一 3.半制品烘干程度不一致 | 1.必须按规定加入冲淡液 2.控制显色温度 3.轧染白坯必须烘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