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涤纶超细纤维磨毛织物的染色折皱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30日

涤纶超细纤维磨毛织物染色时极易产生折皱(鸡爪印), 尤其是大红、藏青和深灰等色泽一旦发生很难修复。这种织物的组成大多是75D/ 72F (经向)×150D/ 228F (纬向),密度为144×93 , 门幅160cm 。一般采用退浆→预定形→磨毛→染色→拉幅定形→成品检验染整工艺。  实践证明,形成折皱的因素颇多。如织物经退浆预定形和磨毛后,其经纬向撕破强力分别下降11 % 和50 %; 再经130℃ 下高温染色,无疑使织物结晶区的分子链运动加剧,加之染机上喷嘴压力和导布辊的高速摩擦,织物在机内形成折叠,随角度不同而被固定。尤其是织物转速越慢,染浴中的染料就会在织物变形区结集,并且浓度越大,折皱印就越深(明显),尽管采取缓慢降温等措施,也无济于事。  经反复实践发现,要克服这种折皱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织物宜选用紧式退浆设备进行退浆,如平幅精练机、卷染机,以确保织物打卷平整。  (2) 预定形必须视作终定形,即190~200 ℃×30s , 并严格控制热定形机台中主要定形箱的实际温度,定形织物一定要确保5%~7%的含湿率,不宜太干燥,尤其是秋夏季节气候比较干燥的情况下。  (3) 磨毛砂纸不仅要平整均匀,而且还要控制张力和速度等技术参数。实践中发现,要精选砂纸,调节水平压辊需视不同规格的产品和标样来决定技术参数。如果由于压辊水平度差,以致磨毛时产生织物局部过热,则难以保证尺寸稳定性,而且织物降强非常严重(见表1) 。  表1 不同工艺对织物降强的影响(N)  工序 经向 纬向  坯布 3.76 3.2  定形前  2.16 2.08  磨毛后  1.92 1.04  (4) 要选择品质好的分散染料,对色泽牢度要求较高的,则应选择高坚牢度的分散染料,染色

时还需添加移染性较好的高温匀染剂。实践证明,修补剂的移染性均较好,如添加修补剂作缓染剂,同时再添加1%~1.5 %的高温浴中抗皱剂以确保染色均匀。此外,在染色工艺上特别要注意降温速度。一般以1℃/ min 为宜。最后,在染色操作上,机械的喷嘴压力和导布辊一定要降到最低程度,尽量减少设备与织物的摩擦。  织物最好在短环履带式烘干机上干燥后,再进行热定形。这也是减少折皱形成的方法之一。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