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棉针织物冷轧堆染色工艺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2日

棉针织物冷轧堆染色工艺

冷轧堆染色 (CPB )作为一种半连续的染色方式,通过半制品前处理、浸轧染液、打卷、堆置、水洗、皂洗、水洗和烘干等工艺实现对棉针织物的环保染色。

前处理准备  冷轧堆染色工艺采用低温染色,为了便于染料充分渗入纤维内部,前处理时要彻底去除待染织物上的杂质、浆料、纺纱油剂和机油污渍等,而且要保证处理后的织物具有均匀而良好的润湿性。另外,染前要洗除布面上残留的双氧水和碱等各种化学药剂,否则易造成得色率低或染色不匀。烘干工序也必须很好控制,以确保回潮率均匀,若烘干过度会导致织物润湿性不佳,以及放大样时重现性差,因而烘干时宜采用湿度控制系统。

染色工艺  染料的选择

对染料的选用要从直接性、反应性和固色率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染料直接性低,可以减少头尾色差,但直接性太低又会影响活性染料染色时的吸附和固色,所以选择含有乙烯砜基、均三嗪多活性基直接性中等的染料比较合适。染料反应性低,在常温下固色率很低,但高反应活性的二氯均三嗪类 (X型 )活性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性差,且受 pH值的影响较大,易出现浮色,湿牢度差,色差也不易控制。拼混染色时各组分染料的上染速度要均衡,以减少头尾色差、批与批之间色差等。另外,考虑到大生产中存在开槽、换卷、临时停车等情况,为保持色光的一致性,对染料的耐碱水解稳定性也有一定要求。染料需具备直接性中等,扩散性好、渗透性佳、耐碱性良好,且洗净性优异、色光稳定、重现性好和固色率高等特点。

碱液配制

为使染料在固着前能充分扩散到纤维内部,提高色牢度,必须选用合适的碱剂。曾有人采用硅酸钠与烧碱复配的碱液体系,硅酸钠虽能稳定染液的 pH值,但在织物和轧辊上容易结垢,造成色斑或织物擦伤,而且染后织物的手感偏硬。鉴于上述原因,改用纯碱与烧碱复配的碱液体系,对于不同的染料用量调节适宜的 pH值。

为了提高染料的固色率和重现性,防止染料在碱剂中水解,染液和碱液

应分别配制,再通过自动精确控制计量的加料泵加到混合容器中预先混合,然后再加入到浸轧槽中。加料泵能使两组分充分混合,加快染液交换,确保染槽中染浴浓度的均匀和稳定。为了避免混合后染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轧槽容积不能太大,最好在30 L左右。

轧染设备

对于针织物冷轧堆染色工艺,染色轧车是整个装置的核心。由于针织物易卷边,且当经向张力过大时,布面容易拉长而造成纬缩、纬斜,甚至造成织物面密度下降,所以进布系统配有自动中央退卷装置和张力调节装置,以保证织物均匀平稳地进入轧车。同时进布喂入时采用扇形扩幅装置,一方面使织物对中与扩幅,另一方面确保喂入轧车的织物张力较低。另外,为了保证织物上下两面压力的一致,贝宁格公司用于弹性织物的染色轧车采用立式辊筒排列,夹持导辊也从常规的卧式排列改为最佳化的 70°排列,即一组辊筒根据走布路径倾斜排列。织物上下以相同角度同步喂入轧点,以防止织物两面出现轧压差异,斜对角放置的导辊使得牵引过程中降低织物所受的张力。

打卷、堆置  织物通过轧车后经导辊被送至打卷装置,为了避免针织物在打卷过程中因张力变化而造成色差,需对 A型架采取自动驱动收卷,即随布卷增大,通过张力检测装置的控制,A型架由初始位置恒速背离轧辊前行,做到恒张力、恒线速度,确保染后织物平整收卷。打卷后的织物要用塑料薄膜密封包紧,防止染料在固色过程中放出的反应热散失,否则会因里外卷布温度差异而造成色差,同时还可防止长时间堆置过程中因外层布面干燥而造成的泳移,或因布边碳酸化导致 pH值下降,减慢染料固色速率而引起布边色差。堆置过程中,开动电机使布卷慢速转动。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