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活性基阳离子交联剂改性棉的无盐染色
孙燕,谢孔良(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上海200051)
摘要:以一氯均三嗪和环氧丙基为反应性基团的多活性季铵化合物,用于棉纤维的改性;改性后的纤维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研究了改性时间、浓度等条件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相比,改性织物采用无盐染色工艺,在无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上染率和固色率均有大幅度提高,湿处理牢度优于常规染色。
要害词:染色;活性染料;交联剂;改性;棉织物
O 前言
活性染料存在着竭染率和固色率低的问题。如早期x型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只有50% ~60%,即使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多活性基活性染料,固色率也仅在80%左右,不仅增加染料用量,成本加大,而且净洗需要大量的水,又增加污水处理的负担。由于在传统的纤维素纤维染色工艺中,还必须加入大量的无机盐(氯化钠或硫酸钠,用量一般为30~50 g/L),高含盐量印染废水的排放破坏了水的生态环境,盐分的高渗透性导致江湖四周的土质盐碱化,降低农作物的产量[1、2],因此,如何提高活性染料的利用率和降低染色时的盐用量是人们关心的问题。[3、4]
无盐染色技术是近年来染整领域清洁生产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纤维素纤维经修饰改性后,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染色性能,可以大大提高染料的上染率,节省染料。早期研究最普遍的是环氧丙基季铵盐,但是这类阳离子试剂存在分子量小、直接性差、处理周期长、用量大等缺点。
本试验使用以一氯均三嗪和环氧丙基为反应性基团的多活性基阳离子化合物为交联剂,对纤维素纤维纺织化学品的结构 能。进行多活性基网状交联改性,以改变单一活性基接枝改性存在的直接性小、牢度差的问题,并研究了改性纤维的上染速率曲线和活性染料在无盐条件下的染色工艺。
1 试验1.1 材料织物14.8/14.8 524/394全棉漂白府绸布(石家庄第二棉纺织厂)染料雅格素红BF-3B、雅格素黄BF-RR、雅
1.2 染色1.2.1 改性处理工艺室温下,织物浸轧处理液(多活性基交联剂l0%和一定量30% 的NaOH溶液的混合液),轧余率100% ,室温堆置5 h,处理后织物水洗至布面pH值7。
1.2.2 改性后织物染色工艺织物室温下进行染色,染料浓度2%(owf),浴比1:15,以1 Ti/min升温至65TI,加入Na2CO3 10 g/L,保温染色50 rain。染色结束后织物用清水洗涤,再用2 L皂液沸煮15 min,冷水冲洗,烘干。未改性织物常规不加盐染色工艺同上,但是不加盐促染。未改性织物常规加盐染色工艺同上,但是在染色初期加入50 L元明粉促染。
1.3 测试染色织物的K/S值采用Color—Eye 7000A电脑测色配色仪测试。染色织物的摩擦牢度 按GB/T 3920m1997《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实验方法》测试。皂洗牢度按GB/T 3921.3一l997《纺织品耐洗色牢度:试验3》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