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印染厂 王文星 范永康 史国贤 任雪珍 张树杰
1.前言:液氨处理作为一种高档的后整理手段起源于“液氨丝光,”是六十年代染整工业了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美国Sanforizad公司引进挪威Tedeco公司的“液氨丝光”专利并抓住氨处理织物手感柔软,滑爽不损坏强力、耐磨、不需熨烫、缩水率小的特点,将之推广到染后整理领域,成功地树起了以“Sunfor?set”液氨处理商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染后整理污水的排放量。然而由于液氨本身的特性联系到安全,环保,回收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使液氨处理技术的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国早在七十年代对液氨处理技术就有了研究,八十年代初从美国引进了一台设备。一九九二年二月,第一套国产液氨处理样机诞生于新乡印染厂。该设备主要包括浸轧液氨、干热去氨、蒸汽去氨三大作用部分并附有可靠的张力控制系统,密封设备和回收体系。多年的实践表明液氨整理的效果是“突出两极”也就是使粗厚低支纱织物具有仿毛感,使高密高支纱、织物具有仿绸效果但对大麻织物,特别是用于做凉席的提花织物进行液氨整理还是一个尝试。众所周知,麻类织物具有抗菌保健、凉爽易储的特点。用大麻提花粗厚低支织物做凉席取代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的竹席、草席将深受热带、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地区人民的欢迎,并为工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所研究的是如何改善其粗糙、不柔滑、易折皱、缩水率大的弱点,并分发挥其优点以满足客户要求。
2.液氨整理大麻提花织物的原理大麻纱、线特别是经向纱线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张力作用。在上浆,织造退漂,烘干的工序中。无论在湿状态下或干状态下,受到的张力都使纤维产生应力和应变。这些先天性的或后天性的应力,应变存在干纤维内,使织物洗涤时产生缩水、起皱变形、手感变硬、弹性差、布面粗糙等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