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焙烘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织物整理时的焙烘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整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得较好的抗皱整理效果,分别采用不同的焙烘温度和时间,对织物进行整理试验,测定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观察织物表面的泛黄程度(表3)。 表3焙烘温度和时间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 由表3知,随着焙烘温度的升高或焙烘时间的延长,织物折皱回复角增大,其原因在于温度越高,cA与纤维素纤维发生酯化反应的程度越大;时间越长,酯化反应越充分发生的酯交联越多,抗皱效果就越好。但是,焙烘温度升高,或焙烘时间延长,会使织物表面泛黄。因此,综合考虑织物整理效果和表面色泽变化,应严格控制整理时的焙烘温度和时间。整理液组分:柠檬酸7%,次亚磷酸钠5%,TEA 5%,A-8320 3%,JFC 0.2%,浴比l:50。3.2。3三乙醇胺浓度的影响 三乙醇胺是柠檬酸抗皱整理的一种重要添加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三种不同浓度的三乙醇胺整理液处理织物,并测定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观察织物表面的泛黄情况(见表4)。随着三乙醇胺(TEA)浓度的增加,织物折皱回复角出现反复,但泛黄程度随着浓度增加而变好,其原因在于TEA使得织物的交联程度大幅度提高,使cA分子上的羧基醚化,防止CA脱水形成不饱和多元羧酸而引起泛黄。ChristianSchramm[2]等研究表明,三乙醇胺可以防止柠檬酸在织物焙烘过程中分解、脱水生成不饱和多元羧酸,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织物的泛黄现象。整理液处方:柠檬酸7%,次亚磷酸钠5%,A-8320 3%,JFC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