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皮肤发痒的成因纵观各国有关文献,还缺乏满意的解释。虽然医学家已经在皮肤上找到了触觉神经、痛觉神经、温觉神经,但据说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痒觉神经。所以有人认为痒觉是痛觉的前驱,即当外界因素刺激了痛觉神经,但其强度还不足以达到产生痛觉,此时肌体就产生痒感。这些论述并没有完整解释发痒的直接原因。我国的中医认为老年人皮肤发痒属“血虚”,对策是养血。 在众多的发痒解释中很难为开发消痒纺织品找到依据。我们更倾向于近代组织胺致痒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体有一种代谢产物叫组织胺,主要分布在肥大的细胞颗粒中,以无活性的结合状态存在。在人体皮肤的真皮层中可以找到组织胺,每当皮肤受到物理化学性刺激就能将它释放出来。组织胺与效应细胞作用后就使皮肤产生痒感。 消痒纺织品的消痒原理是生物的竞争性对抗,即选择一种在结构上近似组织胺,而活性又比组织胺较强的物质,将它连接在纤维上。这样两者可以发生竞争性对抗,即两者争夺效应细胞上的H1受体,如此导致组织胺不能与效应细胞上的H1受体结合,这样就有助于缓解或消除由于内源性组织胺释放所引起的皮肤过敏症状一一发痒。 这种物质大都具有组织胺的乙基胺的结构,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R1、R2可以是相同或不相同的苯环或杂环,X可为N、一C或一C—O。这种物质不仅可有效地阻止组织胺与效应细胞的H、受体结合,而且两者之间不存在化学或生物上的对抗,避免由此产生的副作用危及消费者的健康。本项整理选择RAI作为抗组织胺物质。 服装的特点是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服用,在此期间人体要反复穿着、洗涤和晾干。因此抗组织胺物质要用化学手段连结在纤维上,表面覆盖有孔薄膜,使它慢慢释出以起作用。而且筛选抗组织胺物质的标准是对酸(汗)、碱(洗涤剂)和光(晾晒)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通过多次实验和选择,采用含有以上反应所需的多种物质制成舒解儿SS一7和SS一8专用反应剂,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