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整理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考茨公司将液氨用于纱线丝光,称普罗格莱德法,当时主要用于缝纫线,并在三十多个国家中取得了专利权。从1963年起,挪威纺织研究院研究了液氨用于丝光织物,并将此专利权转让给挪威纺织发展公司,1970年中期正式运转,定名为Tedecco织物液氨丝光法,采用氨→烘→蒸工艺,简称ADS工艺。不久,此项专利又转让给美国桑福赖公司,从此液氨丝光便转向为液氨后整理并形成了三种工艺: ①Duralized工艺,是一种单纯<FONT face=Verdana>液氨处理。 ②Sanfor—Set工艺,<FONT face=Verdana>液氨处理加树脂整理。 ③Sanfor—Duralized工艺,<FONT face=Verdana>液氨处理加机械防缩。 1975年后,美国桑福赖公司以“Sanfor—Set”为商标命名的液氨处理织物,为劳动布等厚重织物打开了销路。在上述三种工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以液氨—树脂—防缩相结合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