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树脂整理的后焙烘工艺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0日

李春光, 侯超, 李玉华, 李立平, 李付杰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滨州256617

0 前言

树脂整理可赋予织物一定的平整度和挺括性,并可提高织物的穿着寿命。经“洗可穿”(Wash and Wear,简称WW)整理后的织物,既具有干防缩防皱的性能,又具有湿防缩防皱的性能[1]。经耐久性压烫(Permanent Press,简称PP)整理后的织物具有永久性压折(如裤线) ,穿着时更平整挺括,但只能通过成衣压烫来完成。

树脂整理的后焙烘工艺,是指印染厂只对织物进行树脂浸轧和烘干,最后面料的树脂交联由服装公司在服装制造完成后,于烘箱中悬挂焙烘或于熨烫过程中通过调整熨烫温度完成。后焙烘整理工艺的关键问题有如下几点:

(1)树脂用量与织物平整度级数和织物强力的平衡关系;

(2)催化剂性能与免烫效果及运输过程中树脂稳定性的关系;

(3) pH值、布面含潮率和PU树脂对免烫效果的影响;

(4)树脂整理剂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对织物色光的影响等。

1 试验

1. 1 织物

深蓝色宽幅纯棉斜纹织物29.2 tex×36.4 tex,504根/10cm×236根/10cm,3/1,145cm/147cm。

1. 2 整理工艺

工艺处方/(g/L)

树脂整理剂EFR 60~100

催化剂KR 15~40

强力保护剂HLC 40

弹性蓬松柔软剂BS2430 40

平滑柔软剂AM21120 30

水溶性PU树脂UF225N 0或25

树脂触媒PLT 0或5

工艺流程 前处理染色半成品→酸洗(调节布面pH值至中性)→浸轧树脂整理液(四浸一轧)→烘干(80~85℃×80s,控制布面含潮率6%~8%)→快速检测方法焙烘(160℃×150s) →指标测试

注:后焙烘工艺的树脂交联应在服装厂成衣制造完成后,于烘箱中长时间

焙烘完成。本试验在浸轧树脂整理液烘干后,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模拟成衣焙烘。

1. 3 指标测试

平整度 参照AATCC 124—2001《经多次家庭洗烫之后织物表面外观》方法测定;

甲醛含量 参照GB/T 2912. 1-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方法测定;

断裂强力 参照ASTM D 5034-1995(2001)纺织品断裂及延伸性试验方法》测定;

撕破强力 参照ASTM D 1424-1996(2004)《纺织品冲击摆锤法测定织物的撕破强力》方法测定;

干湿摩擦色牢度 参照AATCC 8-200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方法测定;

原变/白沾色牢度 参照AATCC 8-200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方法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 1 织物准备

由于树脂整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织物强力,甚至影响织物色光,因此,对于需要进行树脂整理的纺织品,应尽量减轻其前处理程度,尤其是中深色坯布,可以不考虑半成品白度,而以保护织物强力为主。本试验中所用织物为深蓝色,退煮漂过程中可将助剂用量减半,以降低对织物强力的损伤。树脂整理的后焙烘工艺还要考虑在运输过程中未交联的树脂整理剂对染料色变的影响,因而选料要慎重。本试验的半成品系经还原染料染色。

2. 2 布面温度、pH值及整理液pH值的影响

布面温度偏高会导致轧槽中树脂整理液温度升高,使柔软剂破乳漂油并影响催化剂的稳定性,因此,整理前织物应充分透风冷却。在浸轧整理液前,一定要调节布面pH 值至中性且均匀一致。若布面pH值呈碱性,会影响催化剂,降低树脂整理后的平整度;若布面pH值偏酸性,虽增加树脂整理后的平整度,但织物在酸性状态下高温焙烘,易造成强力下降。

树脂整理液pH值的高低关系到整理效果的稳定性。树脂整理剂适用于弱酸性条件,因而整理液pH值应控制在4.5~5。整理液pH值偏高会导致整理液破乳,漂油黏辊,

影响最终的抗皱效果。pH值调节剂可使用不易挥发的缓冲酸或中和酸,以避免运输和服装制作过程中,因酸的挥发而产生浓重的气味。

2. 3 整理液组成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不同树脂用量、催化剂用量及添加剂PU树脂的整理工艺及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树脂整理工艺及结果

<

20

整理剂/(g/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树脂整理剂EFR

60

80

100

120

140

160

100

100

100

100

100

催化剂KR

15

20

25

30

35

40

30

35

40

25

强力保护剂HLC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柔软剂BS2429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柔软剂AM21119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PU树脂UF225N

0

0

0

0

0

0

0

0

0

0

25

树脂触媒PLT

0

0

0

0

0

0

0

0

0

0

5

断裂强力/N

608

605

558

549

535

527

603

545

532

52

9

555

287

285

276

196

187

188

284

198

183

184

269

扇形撕破强力/N

30.06

27.2

24.16

22.1

21.5

21.3

27.8

23.8

21.8

20.9

23.88

24.22

21.37

18.56

17.8

15.6

15.5

21.56

19.2

16.1

15.7

18.31

甲醛含量mg/kg

15.0

19.0

23.0

37.5

65.0

78.7

47.3

19.2

15.0

15.0

23.4

pH值

8.30

8.10

7.83

7.75

7.67

7.65

7.80

7.79

7.65

7.50

7.90

平整度/级

2.8

3

3.3

3.4

3.5

3.5

3.1

3.2

3.2

3.1

3.7

干摩/级

4

4

4

4

4

4

4

4

4

4

4

湿摩/级

3

3

2~3

2~3

2~3

2~3

2~3

2~3

2~3

2~3

2~3

原变/级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白沾/级

4~5

4~5

4

4

4

3~4

4

4

4

3~4

4

2. 3. 1 树脂整理剂用量对抗皱效果的影响

表1中的1 #~6 #工艺,树脂整理剂EFR 用量增加,织物平整度(DP级数)提高,抗皱效果变好。树脂整理剂EFR用量从60 g/L增加到120g/L时,平整度由2. 8级升至3.4 级; 继续增加用量至140、160g/L时,织物平整度增加不大,但是强力下降明显,尤其是纬向断裂强力和纬向扇形撕破强力,分别从EFR用量为100g/L时的276N和18.56N降至188N和15.5N。因此,树脂整理剂用量宜在100~120g/L。

2. 3. 2 催化剂性能与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1]

织物浸轧树脂整理液烘干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和运输,到达服装厂后再进行成衣焙烘,因而所选催化剂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室温至80℃以下,不得与树脂反应。经试验,催化剂KR较为适合。

催化剂用量决定了树脂反应的程度。提高其用量,可使树脂充分反应,有利于提高织物平整度,但造成强力损伤严重;若用量不足,树脂反应不够充分,不利于织物平整度的提高,而且布面甲醛含量超标。从表1中3#、7#~10#工艺可知,在树脂整理剂EFR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催化剂KR用量,织物平整度变化不大。催化剂用量超过树脂整理剂用量的30%以上,织物

强力下降较大;催化剂用量超过树脂整理剂用量的40%后,织物平整度反而下降。这是由于过量的催化剂破坏了部分树脂交联所致。综合考虑,确定催化剂用量为树脂整理剂用量的25%。

2. 3. 3 PU树脂的添加对抗皱效果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3 #工艺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PU树脂(树脂UF225N和触媒PLT),调整为11 #工艺,在不影响织物强力、色牢度、布面甲醛含量及布面pH值的情况下,织物平整度从3.3级提高到了3.7级,织物外观更平整、挺括。这是由于添加PU树脂,使纤维变得蓬松、饱满、有弹性,在外力挤压后能够迅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2. 4 织物含潮率对抗皱效果的影响

织物轧浸后的烘干温度应低于85℃,否则容易引起树脂交联。烘干时间不宜过长。烘干后布面要先充分均匀地自动降温或吹风降温,方可打卷、密封。打卷时,应保证织物无折皱,否则会导致永久皱痕。在焙烘前,纺织品储存和运输时,布面温度会因各种因素而升高,进而使树脂过早交联影响整理效果。为使布面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整理后织物需有一定的含潮率。但含潮率也不能太高,否则过剩的水汽会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于包装塑料薄膜内壁凝结成水滴,滴落于布面形成水斑,影响产品质量。综合考虑,烘干后布面含潮率以6%~8%为宜。

3 大车生产工艺

3. 1 织物

深蓝色宽幅纯棉斜纹织物,其规格同1. 1。

3. 2 整理工艺

工艺处方/ ( g/L)

树脂整理剂EFR  100

催化剂KR 25

强力保护剂HLC 40

弹性蓬松柔软剂BS2430 40

平滑柔软剂AM21120 30

水溶性PU树脂UF225N 25

树脂触媒PLT 5

工艺流程 参照1. 2。

工艺要求 轧余率65%~70%;烘干80~85℃×80s,控制织物含潮率6%~8%。

大车工艺 拉幅机轧料,预烘温度65℃; 8个烘箱的温度: 1#、2# 50℃, 3#、4# 70℃, 5# ~8# 80℃。

车速 18

m/min 打卷 烘干后彻底透风,布面温度降至室温,然后均匀打卷,打卷时要平整无折皱,用塑料袋密封包装。

3. 3 稳定性试验

将大车浸轧树脂整理液烘干后的织物密封储存,分时段进行测试,考察抗皱效果的变化和树脂整理剂对织物色光的影响,见表2。

表2 稳定性试验结果

断裂强力/N

撕破强力/N*

pH值

甲醛*

平整度/级

干摩

/级

湿摩

/级

原变

/级

白沾/级

总色差

经向

纬向

经向

纬向

第一个月

582

290

33.92

24.32

7.83

51.5

3.5

4

2~3

3~4

4

0.35

第二个月

543

295

30.72

19.84

7.34

36.7

3.6

4

2~3

3~4

4

0.42

第三个月

490

272

22.40

19.84

7.99

44.1

3.6

3~4

2

3~4

4

0.38

注:采用快速检测方法焙烘。*扇形撕破强力;甲醛**/(mg/kg)

由表2可知,采用树脂整理后焙烘工艺,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只有极少部分树脂发生交联反应,整理织物能够实现三个月的保存期。三个月后,织物经纬向断裂强力均有所下降,降幅为5%~15% ,但仍能满足服用性能;撕破强力下降较大,其中经向下降30% ,纬向下降20%。因此,在选择后焙烘工艺时应充分考虑树脂对强力的影响。储存过程中,布面pH值和甲醛含量基本稳定;树脂整理剂对色牢度的影响不大,干湿摩擦牢度在三个月内均下降0.5级,水洗变色牢度基本无变化。三个

月内,织物外观平整度保持在3.5~3.6级。另外,以浸轧树脂整理液烘干后的织物为标样,以不同时间段快速检测法焙烘后的织物为批次样,进行电脑测色对比,总色差(DE )为0.35~0.42,色差变化在4.5级之内,可以满足服装面料色光变化的要求。综上,应用此工艺完全可以实现在印染厂浸轧,在服装厂焙烘交联。

4 结论

(1)树脂整理后焙烘工艺所选择的树脂要满足以下条件:适合低温长时间焙烘,未交联状态下性能稳定,且对染料色光影响不大;焙烘交联过程中对织物强力的损失要小,并达到纺织品所要求的平整度级数。

(2)后焙烘工艺中选择的催化剂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室温浸轧及烘干过程中不与树脂发生反应,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性能稳定,没有树脂交联现象。

(3)添加的PU树脂能够使织物外观平整度提高0. 3~0. 4级。

(4)后焙烘工艺中,织物浸轧整理液后,布面温度要降至室温,布面pH值调节至中性,树脂整理液pH值为4. 5~5。织物浸轧整理液后,烘干温度要控制在80~85 ℃,控制布面含潮率6%~8%落布。充分降温后,无折皱平整打卷,密封储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