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转杯纺 >

BD2OOSN型转杯纺纱机产量提高的几项措施

来源:中国纺机网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3日

BD2OOSN型转杯纺纱机产量提高的几项措施

李连福

(青岛华捷纺织股份合作公司)

转杯纺作为有别于传统环锭纺的一种新型纺纱,其优越性在从事纺织业的人士中已几乎是人所共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新机型的不断推出以及其产品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发展前景相当广阔。我公司现有捷克产BI=)200SN型转杯纺纱机22台,产品质量较高且稳定,用户遍及大江南北,且包括几家国内顶级的名牌厂家。因此,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何在稳定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主要措施。

1提高转杯转速

大家知道,转杯纺纱的引纱速度与纺杯转速成正比,因此,提高转杯速度是增加产量的一个直接的途径。我公司BI)200SN型转杯纺纱机转杯直径有两种型号:φ66mm转杯和φ54mm转杯。前者的速度有31000r/min,36000r/min和40000r/min三档,后者则有45000r/min,50000r/min、55000r/min和60000r/min四档。自从我公司投产以来φ66mm转杯常规产品只用36000r/min,个别花色纱还用过31000r/min,而φ54mm转杯则一直用45000i/min一档,因此提速空间很大。我们先对φ54mm转杯进行提速试验(试验品种C36.4tex),由45000r/min提到50000r/min,在同机台同锭号下进行对比试验,在配棉成分、纱线号数和捻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试验得出的数据见表1。

在关键指标黑板条干的检测中,发现提速后条干略有下降,并且粗节有所增加,这跟我们的预测是比较吻合的。因为随着转杯速度的提高,在捻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引纱速度必然提高,而喂棉速度也会跟着提高。这样,由于分梳辊速度(7000

r/min)没变,每根分梳辊针齿所负担分梳的纤维根数必然增多,纤维梳理下降,会有较多的纤维束或卷曲纤维进入纺杯,因此纱条中粗节增多也就不足为怪了。当然,由此也会引起纱条纤维抱合力减小,从而使纱强力下降。

本着上述分析的结果,我们将分梳辊转速由原来的7000r/min提高到7500r/min,其他条件不变,我们又重新进行了试验,有关数据见表2。

从黑板条干看,效果很明显,粗节、细节明显减少,均匀度大为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提高纺杯速度就必须提高分梳辊转速,也不意味着分梳辊转速越高对成纱的质量也越好。随着分梳辊转速的提高,对纤维的损伤也会越严重,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对成纱的强度造成影响。在我们随后进行的对~P66mm纺杯由36000r/min提到40000r/min的试验中(所试品种为c36.4tex),发现提速前后的成纱条干、断强、粗细节等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因此我们没有将分梳辊提速再作试验,这当然也考虑到了节约用电的问题。

至于分梳辊转速多大合适,笔者认为应多个方面考虑,一方面应取决于转杯负压,也就是与转杯速度有关,不能无限制地提高,这方面有关专家已作过详细论述。另一方面,同样的纺杯速度下,不同纺纱品种,有时也要取不同的分梳辊速度。我们曾纺过80tex纱,由于喂棉速度快,为1.8m/min,是C36.4tex喂棉速度的3倍多,在分梳辊速度为7000r/min时,发现有较多的竹节纱,分梳辊转速提高到7500r/min后,竹节现象便消失了。因此分梳辊转速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纺杯速度、纺纱品种、成纱条干、成纱强力甚至成纱棉结杂质等,以最终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纱为原则。

2提高加捻效率

以较低的设计捻系数获得较高的实际捻系数,从而取得较高的引纱速度,提高产量。

我公司的BD2000SN型转杯纺纱机有两种假捻盘可供选用(R4型和R10型)。R4型的圆

弧曲率半径为4mm,R10型的圆孤曲率半径为10mm。从理论上分析,转杯纺纱的捻度只决定于纺杯转速和引纱速度,与假捻盘没有直接关系,而加捻效率与假捻盘有直接关系。在其他工艺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曾在同台车、同锭号上以R4型和R10型假捻盘分别做过试验,在设计捻系数为400的情况下,得到数据见表3(所试验品种为C36.4tex)。

显而易见,R4型假捻盘的加捻效率比R10型约高6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为了获得同样的捻系数,用R4型假捻盘时的设计捻系数可以比R10型约减少6个百分点,从而其引纱速度可比R10型的高约6%。这样,产量也就自然提高6%。但这样做有没有弊端呢?我们在其他工艺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过多次试验,情况表明,两者比较成纱质量基本是相当的。只是在断头率上R4型假捻盘比R10型的要高,分别是28根/千锭·h和12根/千锭·h。当然,断头率高,纱的接头多一些,挡车工的劳动强度也会稍大一些,但好在28根/千锭.h的断头率也并不算高,甚至也可以说是一个较低的断头率。

为什么R4型假捻盘的加捻效率比R10型的高呢?在此,我们不妨顺便作一下解释。

首先,我们要知道捻回损失的原因是什么?众所周知,从纺杯凝棉槽中剥离的纱条,通过纺杯转动而获得捻度。从理论上讲,纺杯每转一周便有一个捻度。在加捻过程中,纱中产生扭应力,该扭应力可直达转杯纱的剥离点,并且经过剥离点而进入凝棉槽中,传递一小段长度,此长度叫捻回传递长度,在纺杯的凝棉槽中,只有剥离点处的须条才达到了纱线设计的粗细,其他部分离分离点越远的,纤维越少,形成一个锥细尾。因此,在纺杯凝棉槽中的捻回长度内,还要在已加了捻的纱条中再凝聚一部分纤维。这部分后来凝聚上的纤维就比纱芯的捻度小。另外,捻度在凝棉槽中传递时,由于纤维没有受到强制握持,引起尾端随加捻方向滑移转动而使捻度损失。假捻盘假捻作用越

大,加捻效率也越低。这就是R4型假捻盘比R10型假捻盘加捻效率高的原因,因为R4型圆孤曲率半径小,圆心角小,假捻效应低,故而捻回传递长度短,捻回损失小,加捻效率高,但加捻效率的提高是以降低假捻效应为代价的。随着假捻效应的降低,纱的薄弱环节纺杯剥离点处的强力必然减少,故而会造成纱的断头增加,这也是为什么使用R4型假捻盘断头率高于R10型的原因。由此我们也不妨可以大胆下一个定论:加捻效率与断头率是一对矛盾。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加捻效率提高,断头率也一样会跟着提高。

3合理降低捻系数提高产量

在成纱不影响布面风格,并且强力又不影响织造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设计捻系数,这也是提高转杯纺纱机产量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方法。有一种纱,我们曾因强力问题用过460的设计捻系数,但也用过4O()的设计捻系数,两者的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之比不难算出为1:1.14,也就是说其中有14%的出入。当然,这是以好的配棉和较高的设备基础为前提的。否则,也就谈不上降低捻系数。

上面我们论述的三点,都是通过怎样提高引纱速度提高产量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想办法降低断头率、提高运转效率等。但是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是以保证成纱质量不降低为前提的,否则,只顾提高产量而不顾质量,也就失去了提高产量的意义了。


1  2  3  4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