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转杯纺 >

转杯纺粗节纱成因及减少方法

来源:湖北省武汉白云集团汉阳棉纺厂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5日

2.2转杯
纺纱过程中转杯长期高速回转,不可避免地造成转杯轴承、转杯轴承位磨损,转杯与中频小电机转子间松动,或因操作不小心使转杯受到意外撞击等,这些均会破坏转杯的动平衡,使转杯高速回转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径向振动,破坏纤维在转杯内连续的、均匀有规律的滑移、凝聚,从而产生竹节纱。

纺OFA6.64 tex纯棉纱时,在配棉技术等级4.92级、技术长度25.16 mm、主体长26.62 mm、纤维细度1.47 dtex、单纤维强力3.93 cN、短绒率14.40%、熟条含杂率0.18%、转杯转速54 000 r/min、分梳辊转速7000 r/min的条件下,我们对转杯的磨损分三个阶段进行了统计、测试,数据参见表3。


 
由表3可知,转杯磨损数量多,纺纱过程中产生竹节纱的几率明显增加,所以生产实践中维修人员必须随时随地注意消除造成转杯磨损的因素,周期巡回检查转杯的运转情况,及时更换磨损的轴承、转杯;转杯被抽出维护或清洁时,一定要小心,避免转杯受到意外撞击,确保转杯的磨损水平不超过每月每台1个,以消除因转杯磨损而产生的竹节纱。

3 工艺因素
3.1分梳辊转速
我公司棉纺厂纺OE36.44 tex纯棉纱时,在配棉技术等级4.52级、技术长度27.28 mm、短绒率13.70%、纤维细度1.56 dtex、单纤维强力3.84cN、转杯转速60 000 r/min、熟条含杂率0.16%的条件下,选择了三个档次的分梳辊转速进行纺纱对比测试试验,数据见表4。


 
表4中的数据证明,当配棉及喂人熟条特数、含杂率一定时,分梳辊转速偏高、偏低均不理想,转速偏高时纤维沿分梳辊针齿分梳面的离心力大于针齿对纤维沿分梳面的握持力和回收气流对纤维的吸引力,纤维飞出分梳附面层,造成大量落白,堆积增高后分梳辊会重新随机抓取送人转杯,产生粗节纱;转速偏低时,束纤维得不到充分梳理,束纤维送人转杯在凝聚槽内不能均匀凝聚,也产生一定量的短粗节。对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做不同条件下分梳辊转速的工艺对比测试,从中选择有利于减少成纱粗节纱的分梳工艺参数。

3.2喂入转杯纺纱机熟条特数的影响
当分梳辊转速一定时,喂人棉条的特数大小影响喂给罗拉与喂给板对喂人棉条的握持,影响分梳辊对棉条的分梳。细特数熟条喂人,喂给罗拉与喂给板对棉条的握持比较均匀,分梳辊对棉条的分梳比较彻底,束纤维少,有利于纤维转移和在凝聚槽内有规律的凝聚,落白也少,产生粗节纱的几率少;粗特数熟条喂人则不利于握持、分梳转移、凝聚、落白也增加,使成纱中的粗节纱增加。

在配棉与3.1所述相同、分梳辊转速7000 r/min、熟条含杂率0.16%的条件下,我们对不同特数喂人熟条所纺相应成纱中的粗节纱进行了测试对比,数据如表5。


 
 

 

表5的数据证明:喂人的熟条定量适当减轻,有利于成纱粗节的减少,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当生产能力许可时应尽可能将喂人熟条的定量设计得轻一些,以利于减少短粗节。


4操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挡车工操作不良也可以导致成纱中的粗节增多,如喂人熟条的接头搭接不良、纺纱器周围的清洁不彻底、转杯内粉尘清洁不及时等,生头引纱过长则会造成严重的接头粗节纱。为此必须加强操作练兵,严把操作质量关。


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FA621型机由于采用抽气式纺纱,当车间空气含杂量较高时大量粉尘被抽入纺纱器,引起纺纱通道不畅,或凝聚槽底沉积粉尘,达到一定程度后导致粗节纱的产生;温湿度不适宜亦会造成大量飞花附人或粘条而产生短粗节纱。所以,加强除尘及温湿度管理也十分必要。我集团公司棉纺厂转杯纺车间温度一般控制在24℃~28℃,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5%~75%。当然,随着纺纱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这些参数应当有所不同。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