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针布
盖板针布的选择要和锡林针布相配套,既要保证盖板针布针尖的硬度和耐磨度,同时要保证梳针的抗弯性能,避免在梳理过程中造成针布被拉直而出现损伤针布的现象。在植针排列上采用稀密型,密度一般选用较密型,密度多为340~420针/平方英寸。表2是我公司在优选不同规格的盖板针布的对比试验,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盖板密度适当提高对成纱质量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道夫针布
一般情况下道夫针布采用小工艺角,以利于纤维的转移剥取,在针齿高度上选用相对稍高的圆弧齿形,以增加齿间纤维的容量和增大对纤维的握持力,从而提高纤维的转移,同时起到引导锡林高速旋转产生的气流的作用。对于纤维之间相对抱合力较差的差别化纤维,为有效提高纤维的转移,目前推出的侧面带沟槽的道夫针布正在被逐步使用,针对这种针布,我公司也进行了相关的实验(见表3)。采用带沟槽的针布,其成纱指标较原来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200%棉结和A1疵点。通过实践证明,该种针布对于抱合型的纤维效果较为明显,原来道夫三角区掉棉网的现象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减少了生条不匀及粗细节等疵点的产生。
附加分梳元件
附加分梳元件主要包括前后固定盖板和与分梳板,梳棉机在使用上述附加分梳元件后,可获得非常好的梳理效果,这也是目前高产梳棉机的发展方向。在加装前后固定盖板的同时要增加棉网清洁器,以增加对纤维的梳理效果和短绒的排出。生产差别化纤维时,附加分梳元件的针密选择,前固定盖板一般控制在400~600齿/平方英寸,后固定盖板一般控制在200~300齿/平方英寸,预分梳板一般控制在50齿为好。后固定盖板密度小,便于对大块束状纤维的梳理,当纤维进入前固定盖板时,由于纤维大部分处于单纤维状态,此时需要较为精细的梳理,所以前固定盖板的密度应偏大掌握,同时其梳理隔距相对要偏小控制。针对我公司的机型,由于原来配有前后固定盖板,所以我们在其密度的选择上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4。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前后固定盖板的密度对成纱质量也有非常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