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用于羊毛节水节能染色的研发工艺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5日
[pagebreak]

4.羊毛低温染色趋势

羊毛低温染色研发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程,多年实践证明,低温染色80~90℃代替沸点染色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对减少角元纤维损伤,尤其是柔嫩的羊绒、兔毛、羊驼绒、羔羊毛等特种动物纤维的保持有重要意义。当今羊毛纤维染色保护剂羟甲基乙烯脲疑有甲醛释放、水解酰化蛋白对日益提高的摩擦牢度有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采取低温染色更不失为一种保护纤维的好方法。

以往为了低温的染色温控因素,限制了低温染色的推广,如今温度曲线的程序控制已很普遍,这一因素已不存在大问题。关键在于两点:作为角质纤维的主要膨化剂十八碳脂肪酰胺的乳化技术的研发需要进一步完善。

4.1作为乳化状态,现代染色需求的是微乳化状态,需要将十八碳脂肪酰胺的粒径通过微乳化技术细化到50--100nm,而不是以前的1.Oμm。膨化剂的微乳化可显著改进染色色牢度,减少浮色。

4.2另一点原来用壬基苯酚聚氯乙烯醚疑有毒(影响生育的一种环境类激素)待改为对环境更为友好的癸醇(ED)醚、异十三醇(EO)醚等作微乳化剂。

期待出现比BYLANNT及MiralanTop更有效的低温染色助剂。

5.短蒸轧染工艺

5.1两种传统工艺的不足

包括棉、粘胶、麻及其与涤纶之混纺活性染料轧染,主要传统工艺如下

5.1.1轧一焙法

主要缺点是固色率低:得色牢度较差;色泽艳度不够好:脲素用量大。

5.1.2轧一烘一轧一蒸法

主要问题是用盐量大,环境污染大,染色成本高。

另外上述两种工艺对三原色混配的中间色,比如咖啡色、灰色、橄榄绿等色在头尾及色光控制上难度大。

针对这些问题,德国Monforts和Zeneca公司于1994年联合开发了湿短蒸染机及相关工艺。

5.2湿短蒸的优点

5.2.1该工艺流程短,汽蒸温度不太高而节约能源;

5.2.2减少用盐量、减轻废水处理压力;

5.2.3对难染的咖、灰、绿等色重现性及左中右、头尾色差控制得比传统工艺好;

5.2.4蒸箱含湿率始终保持在25-30%,织物渗透性好,固色率较高,色牢度好。

5.3湿短蒸轧染工艺关键因素

湿短蒸轧染工艺中有三个关键因素,PH值、蒸汽温度与时间。

5.3.1染液PH值

染液PH对染料的水解速度和直接性有很大影响,当PH增大时,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直接性也随之降低,同时染料的水解速度加快,高到某一值时,直接性将急剧下降。例如活性艳红M-2BS在PH>10.5值时对纤维素直接性会急剧降低,加碱满足PH临界点的动态平衡。

5.3.2温度控制

生产中轧→焙工艺中,焙烘温度在160℃或以上;而轧→烘→轧→蒸工艺是在102℃饱和蒸汽中进行。湿短蒸为了兼顾染料的渗透性和固色率是在相对湿度25-30%,温度130℃进行汽蒸。

5.3.3汽蒸时间控制

实验证明,大量染料固色反应是在汽蒸时问超过2分钟,织物温度升高的阶段。一般汽蒸需3分钟。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