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扫描电镜观察:将制成的共混体薄膜切成20×3(mm)的长条,置于液氮中冷冻处理,并将其折断,在真空下对断面喷金处理,然后在扫描电镜Camscan-4上观察断面并拍照。
2.2.6力学性能测定:将制成的厚度为0.6~0.7mm的共混体薄膜切成50×1(mm)的样品条,在Instron1122电子强力仪上进行静态拉伸试验(夹距10mm,走纸速度100mm/min),得拉伸曲线并由此得到应力、应变曲线,进而求得断裂伸长和断裂强度。
3结果和讨论
3.1相容性和形态结构
? 高聚物之间在热力学上大多是不相容的。因此,真正能以任意比互相混溶的聚合物很少。一般只是部分混溶[3]。由于这种部分混溶性,形成了两相结构,既可使两组分各自的特点得以保存,又可因相分离形成分子级通道以“传导”水汽分子。然而,若采用适当强制的共混方式,即使热力学相容性很差的聚合物,也可制得较为均匀的动力学稳定的复相体系。这是在涂层生产中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为此,采用简便直观的扫描电镜法[4]进行了AR502涂层剂和CR-1改性剂两组分间相容性和共混体形态结构的研究(见图1)。?
由图1知,在20/80共混比下,该共混体为单相连续结构,分散相为CR-1改性剂,断面上球状部分即为分散相颗粒。最大直径约为1.8μm,表明两组分相容性较好。在强力搅拌下,即使共混比高至40/60~50/50,也能形成均匀稳定的多相体系。并在生产应用中得到证实。
3.2共混比对性能的影响
?由于CR-1改性剂大分子主链为-C-C-C-C键,并具有抗酸,碱性优良的卤族侧基,而无易水解侧基,因此它的混入可大大改善丙烯酸酯高聚物的抗酸、碱性能。两者共混比对性能的影响见表1。
表1 共混比对性能的影响。
注:基布为纯棉线卡;涂层数为3次。
? 由表1知,随共混比的增大,耐水压、防酸、防碱性逐步提高,拒水性变化不大,透湿略为下降。由于两者相容性较好,共混比可达40/60~50/50,并在此范围内得到防酸、防碱性优良而又有较大透湿量和防水性的涂层织物。
3.3共混体力学性能
?将共混比为20/80的共混体薄膜和AR502薄膜做静态拉伸试验,并由此换算得到应力—应变曲线和力学性能数值,见图2和表2。
? 由图2和表2知,CR-1改性剂的加入,引起了模量增大,强度提高。这是由于CR-1本身的粘结力较强,对共混体起了增强作用所致。这一结果与表1耐水压值的提高是一致的。断裂伸长的下降与涂层织物手感的变差相符合。
表2 共混体和AR502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