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剂主要使用N-羟甲基化合物,但存在甲醛释放的问题。多元羧酸作为一种无甲醛防皱整理剂,已受到普遍关注。其中,柠檬酸作为一种多元酸防皱整理剂,与其它多元酸相比,因其价格低廉、毒性低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柠檬酸的缺点是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2D树脂相比较小,而且在焙烘后织物泛黄比较严重,这些缺点限制了柠檬酸在棉织物防皱整理中广泛应用[1-3]。
乙二醛也是一种无甲醛整理剂,能够提高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但是低浓度的乙二醛会对棉织物造成很大的强力损失,并且价格比较高[5-10]。但乙二醛的醛基比较活泼,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与柠檬酸上的羟基发生反应,产生新的交联剂用于防皱整理。这样不但能够降低柠檬酸上的羟基在焙烘时引起的泛黄程度,还可以大幅度提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
本实验拟讨论乙二醛-柠檬酸作为混合交联剂对棉织物进行防皱整理。分析了多种因素对棉织物防皱整理工艺及其他性能的影响,并测试织物的耐洗性能。
1试验
1-1材料、药品及仪器
材料:经退煮漂的斜纹棉机织物,规格为50tex×62.5tex,500根/dm×240根/dm
药品:柠檬酸、乙二醛、硝酸钠、次亚磷酸钠、氯化镁(MgCl2·6H20),均为分析纯;JFC(工业级)。
仪器:ZBD型白度仪,YG026A型电子织物强力机,YG(B)54lD-I型全自动数字式织物折皱弹性仪。
1-2实验方法
1-2-1反应机理
乙二醛的两个醛基是个强极性基团,碳显较强的正电性,因而易与亲核试剂反应,而柠檬酸中羟基上的氧具有孤对电子,有较强的亲核性,氧以及孤对电子进攻羰基碳形成半缩醛,或进一步反应形成缩醛。这样柠檬酸上的羟基与乙二醛反应会形成一种新的交联剂。
1-2-2柠檬酸-乙二醛整理剂的制备
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柠檬酸与乙二醛(柠檬酸与乙二醛的摩尔比为4:1),置于50℃的恒温水浴锅中,进行4h的反应,使反应充分,即得到柠檬酸-乙二醛
1-2-3工艺流程
浸轧工作[自制的柠檬酸-乙二醛无甲醛整理剂(41.9%),硝酸钠0~4g/L]→浸轧(二浸二轧,轧余率80%)→预烘(100℃,3min)→焙烘。
1-3测试方法
断裂强力:按GB/T3923.1-1997法测试:折皱回复角(T+W):按CB/T3819—1997法测试;白度:采用白度仪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催化剂的选择
表1不同催化剂对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
试验编号 | 催化剂名称 | 回复角(°) | 白度 | 强力/N | 强力保留率% |
1 | 硝酸钠 | 208 | 78.4 | 834 | 58 |
2 | 次亚磷酸钠 | 199 | 59.2 | 904 | 63 |
3 | 氯化镁 | 205 | 72.8 | 36.5 | 26 |
4 | 柠檬酸钠 | 190 | 79.0 | 914 | 64 |
5 | 多聚磷酸钠 | 182 | 77.3 | 949 | 67 |
注:交联剂用量为6%、JFC0.2%、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90s
由表1可以看出,使用次亚磷酸钠整理后织物的强力保留率较高,但是白度较差。次亚磷酸钠的价格较高,而且作为含磷催化剂,对环境是有污染的,因此不考虑使用次亚磷酸钠作为催化剂。使用氯化镁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较高,但是强力损失严重,仅剩26%,故不可使用。使用柠檬酸钠和多聚磷酸钠时,整理后织物的强力保留率和白度均较好,但是回复角太低,无法达到理想的防皱效果,所以也不能采用。使用硝酸钠时,强力保留率稍低,但是整理后织物的防皱效果和白度均较好。所以采用硝酸钠作为整理剂的催化剂。
2-2整理剂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表2不同用量的整理剂对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
整理剂% | 断裂强力/N | 断裂保留率% | 折皱回复角(°) | 白度 |
0 | 1428 | 100.0 | 125 | 81.9 |
3 | 923 | 64.6 | 168 | 79.8 |
5 | 850 | 59.5 | 196 | 79.6 |
6 | 830 | 58.1 | 201 | 79.4 |
7 | 816 | 57.1 | 206 | 79.0 |
8 | 810 | 56.7 | 216 | 78.8 |
9 | 808 | 56.6 | 214 | 78.6 |
10 | 806 | 56.5 | 212 | 78.5 |
注:催化剂用量为2%、JFC0.2%、焙烘温度为160℃、焙
由表2可以看出,在整理剂用量为3%~8%时,随着整理剂用量的增加,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整理织物的断强保留率和白度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合成的混合整理剂可与棉纤维大分子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和醚化反应,在纤维内部形成网状交联结构,阻碍大分子间的相对滑动,从而提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同时由于共价交联,使纤维受外力后均匀分配外力的能力下降,易造成应力集中,大分子链更容易断裂,因而断裂强力下降。其用量超过8%后,折皱回复角增加变小,原因可能是因为过量的整理剂会有一部分沉积在被整理织物表面,表面树脂过多使弹性略有下降。综合考虑,整理剂的最佳用量以8%为宜。
2-3催化剂的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表3催化剂的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硝酸钠% | 断裂强力/N | 断裂保留率% | 折皱回复角(°) | 白度 |
0 | 840 | 58.8 | 205 | 79.8 |
2 | 810 | 56.7 | 220 | 78.8 |
3 | 798 | 55.9 | 222 | 78.4 |
4 | 790 | 55.3 | 224 | 77.4 |
5 | 800 | 56.0 | 221 | 75.2 |
注:交联剂用量为8%、JFCO.2%、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50s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硝酸钠用量的增加,整理织物的的折皱回复角提高,当用量达到4%时达到最大值,此后再增加催化剂的用量,折皱回复角几乎维持最大值不再增加,而强力保留率却有所增加,这是因为硝酸钠在焙烘过程中,能释放出碱性物质,以中和多元酸高温时释放出的酸,减轻了对织物的损伤。白度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主要原冈是因为整理剂中的乙二醛与硝酸钠在焙烘过程中会产生泛黄。通过综合考虑各项性能,硝酸钠的用量以3%为宜。
2-4焙烘温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表4焙烘温度对织物的影响
焙烘温度℃ | 断裂强力/N | 断裂保留率% | 折皱回复角(°) | 白度 |
- | 1428 | 100.0 | 125 | 81.9 |
150 | 860 | 60.2 | 201 | 80.0 |
160 | 810 | 56.7 | 219 | 78.7 |
170 | 780 | 54.6 | 220 | 73.2 |
180 | 747 | 52.3 | 224< |
注:交联剂用量为8%、JFC0.2%、催化剂用量为3%、焙烘时间为150s
由表4可以看出,随着焙烘温度的升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但断裂强力和白度下降。但在160℃时白度还是很不错的,比单独使用柠檬酸的白度要白(单独使用柠檬酸的白度为77)。白度的变化趋势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白度下降,160℃时,白度开始下降,说明高温条件对于织物的泛黄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当温度到达180℃时,织物白度值很低。除高温使纤维素氧化带来织物白度的下降外,由于硝酸钠是含氮催化剂,造成温度较高时织物产生泛黄。综合各项性能,焙烘温度以160℃为宜。
2-5焙烘时间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表5焙烘时间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焙烘时间s | 断裂强力/N | 断裂保留率% | 折皱回复角(°) | 白度 |
- | 1428 | 100.0 | 125 | 81.9 |
90 | 900 | 63.0 | 190 | 81.4 |
120 | 828 | 57.9 | 195 | 80.8 |
150 | 800 | 56.0 | 219 | 79.4 |
180 | 754 | 52.8 | 224 | 78.8 |
注:交联剂用量为8%、JFC0.2%、催化剂用量为3%、焙烘温度为160℃
由表5可以看出,焙烘时间增加,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而织物的白度和断裂强力下降。这是因为焙烘时间的增加,整理剂与纤维大分子的反应也越充分,织物的防皱性能提高,但对织物的白度和断裂强力有较大的影响,因而最佳的焙烘时问以150s为宜。
2-6合成的整理剂与其它整理剂的比较
以上述优化工艺对棉织物整理后与柠檬酸和2D树脂整理的棉织物进行比较,结果见表6。
表6合成的整理剂与2D树脂和柠檬酸的比较
整理剂类别 | 断裂强力/N | 断裂保留率% | 折皱回复角(°) | 白度 |
未整理原布 | 1428 | 100.0 | 125 | 81.9 |
柠檬酸处理 | 1095 | 76.8 | 174 | 77.6 |
合成交联剂 | 798 | 55.8 | 224 | 79.0 |
2D树脂 | 789 | 55.3 | 222 | 79.3 |
注:交联剂用量为8%、催化剂用量为3%、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50s
由表6可以看出,当用
2-7织物的耐洗性能
以合成的整理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整理的棉织物与经柠檬酸酸整理的棉织物对比,测试耐水洗性,下表为水洗后使回复角降低20°的最少水洗次数。
表7使回复角降低20°的最少水洗次数
整理剂 | 折皱回复角(°) | 白度 | 最少水洗次数 |
柠檬酸 | 174 | 77.6 | 18 |
合成整理剂 | 224 | 79.0 | 30 |
注:整理剂用量为8%、催化剂为3%、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50s
由表7我们可以看出,在柠檬酸中加入乙二醛反应后,能明显提高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和耐水洗性能。原因是因为乙二醛与柠檬酸中的羟基反应,得到了一个更大的多元酸,这样连续反应的结果是得到一个具有更多反应基团的枝蔓状产物,扩大了与纤维的交联,提高了织物的耐洗性能。
3结论
(1)用柠檬酸与乙二醛合成反应后的混合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防皱整理,其防皱效果比单独使用柠檬酸效果要显著得多,且白度、断裂强力保留率和耐水洗性能良好。
(2)合成的自制整理剂的最佳整理工艺条件:整理剂用量为8%,硝酸钠3%,JFCO.2%,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50s。
4参考文献
[1]黄玲,吕艳萍,李临生.棉织物抗皱整理剂进展(一)[J]印染,2003,(8);47-49
[2]王菊生,孙铠.染整工艺原理(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陈克宁董瑛,织物抗皱整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4]刘建新,华载文,无甲醛抗皱整理的发展前景[J]广西科技,2001.30;40-43
[5]黄玲吕艳萍李临生,棉织物抗皱整理剂进展(二)[J]印染,20
[6]徐援朝.纺织品甲醛的危害和控制[J]染整科技,2003(3);43-46
[7]曹万里,无甲醛整理研究现状及问题探讨[J]丝绸,2001,06;15-17
[8]王学杰许炯,我国纺织品免烫整理的研究现状[J]2003,科学研究,1999,(9);23-25
[9]罗军,多元羧酸无醛抗皱整理剂研究进展[J]化纤与纺织技术,2004,(1);31-35
[10]叶金鑫,棉织物用柠檬酸耐久压烫整理的泛黄问题[J]丝绸技术,2006,(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