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有机硅乳的拒水原理试验知识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8日

  有机硅乳的拒水原理试验知识
  有机硅乳的拒水原理有多种解释:当聚硅乳加热到140℃以上时,聚硅氧腕在织物上定向排列,疏水基——CH3朝外,聚硅油乳液的硅原子、氧原子与纤维上的某些原子形成配价键和氢键,因而水蒸汽、空气能通过织物,水珠却不能透过。聚硅油乳液链顶端的羟基与含氢硅油接枝,即含氢硅油中Si.H键水解成Si.H,它与硅油端羟基脱水接枝形成长链分子,分子变得更大,更柔软,可增加拒水性。硅油和含氢硅油150-180℃在织物表面交联形成不溶于水和溶剂的聚有机硅氧烷树脂膜。硅烷结构中甲基朝外,产生拒水性,膜不连续与透气性。
  1实验
  1.1耐水评级实验
  取18~18cm织物试样固定在箍子上,使织物表面向上,将120ml25℃的蒸镏水通过漏斗,在28.30s内全部流到织物试样上面,水流完后,用手边轻拍箍子边仔细观察试样上面沾水湿情况。
  根据沾水表面0.2%,2%.10%,10%.15%,15%一25%,25%.50%和不防水,拒水等级分别为一、二、三、四、五、六等级。
  1.2防油评级实验
  取20X20cm织物试样固定在箍子上,使织物表面向上,滴一滴约5cm直径的标准测试液(一)在布面上,不移动箍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秒测试液渗透情况。在布面的不同位置(相互距离不少于2cm),测试第2点,第3点,若没有渗透到布内,改用标准测试液(二)。直到标准测试液于30秒内渗入布内,根据标准液顺序(1)精练矿物油;(2)65/33%精练矿物油/16烷;(3)16烷:(4)14烷;(5)12烷;(6)癸烷;(7)辛烷:(8)庚烷。防油等级分别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等级。
  1.3白度测试:用ZBE型白度仪测试
  1.4实验药品:
  TG-410H~1b.521A为萧山传化精细化工厂提供;其余为香港先进华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2防水剂性能实验
  2.1不同焙烘温度对防水

性能的影响工艺条件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防水剂用量越大,防水剂效果会更明显。有机硅拒水剂经浸轧处理后,拒水剂在织物纤维表面的分布,可能不是完全排列的,而是有一定缺陷,从而影响到拒水效果。
  当防水剂有规则地整齐地排列在织物表面时,分子末端的CH3都在外层,拒水效果好。当有些整理剂分子成弯曲状,甚至倒伏在纤维表面,以致某些亲水性极性基容易暴露,拒水效果下降。因此,拒水剂在纤维表面的浓度要适当高些,尽量避免整理剂分子成弯曲状或倒伏状。由实验结果可知,防水剂用量至少为30g/l。
  3.3防水剂与树脂同浴时实验结果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防水剂与树脂同浴时,对树脂没有多大影响,但对防水剂影响较大。原因可能是树脂与防水剂同浴时,树脂与防水剂竞争与纤维结合,由于树脂与纤维的部分结合,阻碍了防水剂与纤维的进一步结合。从而使得织物表面的防水剂不能有规则整齐的排列在织物表面。当织物的防水剂浓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从宏观上看,织物就没有防水效果。
  3.4防水剂与阻燃剂同浴
  从以下结果可知:防水剂和阻燃剂同浴时,防水效果与阻燃效果相互之间没有多大影响。
  4结论
  4.1使用此防水剂要有焙烘工序,焙烘温度最好在150—160℃以下,浅色织物注意织物的泛黄情况。
  4.2防水剂不可与树脂整理剂同浴整理。在实际应用中应采取分步整理。
  4.3防水剂可以与阻燃剂同浴。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