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紫维涂维陈益人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织物在加工或者在穿着过程中,受外在频繁摩擦、压力、拉伸作用以及熨烫不当和后整理不当等,都可能会导致织物表面的光泽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极光”现象。“极光”现象破坏了服装优雅的外观,一般认为这种光泽的视觉舒适性较差,是在服装加工和穿着过程中要极力避免的。在服用过程中,极光现象极易出现在纯毛及毛涤服装面料上,尤其在精纺纯毛及毛涤混纺外装面料上时有发生。织物极光一经出现就很难消除。
目前国内外对含毛面料极光问题还缺少具体的研究,但有对纯涤纶面料和精梳毛料极光现象的影响及成因分析。本文仅对毛涤70/30混纺军服在穿着过程中极光现象产生的机制进行探讨,并且寻求一些简单可行的极光消除方法。
通过纤维分析、织物厚度测定、织物组织分析和电镜观察,发现极光处羊毛纤维鳞片有磨损,而涤纶纤维纵向表面形态变化少,因此,可以认为羊毛纤维表面的角质鳞片层部分由于摩擦等外力作用被磨损,使得鳞片棱角变钝,高度减小、表面平滑,表观平面增多,易于集中反射光线,故光泽增强,使织物表面发亮,这是造成极光现象的又一重要原因。
极光处的织物明显比非极光处的织物厚度要薄,厚度的变化说明织物中纱线的屈曲波或结构相可能发生了变化,或许是纱线中纤维形态的变化或纤维间空隙的减小。通过对织物组织的分析,由于斜纹组织织物表面有经纱或纬纱浮长线组成的斜纹线,使织物表面有沿斜线方向形成的突出的纹路。其本身光泽感不强,但在稍加外力条件下它的光泽就表现出来。
缎纹组织织物正反面有明显的经纬浮长,其组织交点最少,因单个组织点多为浮长线所覆盖,故织物外观平滑,光泽明亮。平纹组织经纬交织次数多,纱线屈曲大,布面凹凸不平,增加了漫反射光强度,不易出现极光现象,所以不同组织结构以及不同的面料成分都会对面料极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解决方法可以采用水洗、酸洗(醋酸洗、柠檬酸洗、冰醋酸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