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1).条子布、格子布经纱根数配列未符规定,或格子布纬纱织入根数未符规定,致条子、格子形状异常。2).整经未将不同规格之经纱依规定配列,或未依照规定织入不同规格之纬纱。
(38)浆斑(StarchLump)
外观:在胚布之布面出现浆料干块或斑点。
成因:浆纱用之浆液未能完全糊化,压浆罗拉磨损,罗拉表面不平。
(39)霉斑
外观:胚布之表面出现灰黑色或淡红色发霉之斑点。
成因:存放位置湿度过高,存放时间过久。梭织布-印染后整理-瑕疵解读:(1)油滴状染斑(GasolineSpot)
外观:多发生在E/R混纺织物,染色后有油滴状之斑点,较正常部位颜色稍深。以放大镜观察,在织物浓色部位之毛绒,尖端呈现微小珠状,且较正常部位之毛绒为多。
成因:此乃由于烧毛不均匀所致,染斑浓色部位,毛绒未能充份烧除,在尖端成为融团,吸色性较强,故染色较浓。
(2)布芒(Fuzz,Nap)
外观:染色整理后之织物,布面仍有细微之毛绒,与布纹之色泽相异。
成因:1).烧毛不够充份,未将布面之毛羽彻底烧除。2).利用液流式染色机染色时,喷嘴之喷流太强。
(3)浸透不良斑(InperfectPenetrationOfDye)
外观:染色后之布面呈现深浅之彩云状。
成因:1).退浆、精浆不够充份,或经处理脱下之腊质等物,再附着于织物上。2).浴染时浴比过小,升温速率过快,使染色液呈胶化之状况。
(4)精练斑
外观:在精练过程,精练掉下之织物中非纤维物质与精练剂结合,再夹杂有织物掉落下之毛绒,又粘附在织物表面上。视之布面上有不规则片状之黄色痕迹,以指甲轻刮,则有短毛绒及碎屑掉落。
成因:1).精练剂于常温中易于凝结。2).用精练釜精练时,水洗不够充份,或水洗之温度较低。3).在连续式精练,精练室内积有沉积物,或精练药槽内泡沫过多及轧辊表面不洁。
(5)练漂破洞(BleachedHole)
外观:胚布正常,经过氧化氢漂白后,布面有相判之经纱或纬纱断裂,形成小破洞。
成因:布面上粘有铁锈,或漂白浴用水中含有铁离子,在布匹漂白过程中,与过氧化氢急骤氧化而使纱断裂。
(6)色花(Skilteriness)
外观:布面有不规则片状之颜色深浅。
成因:前处理工程之退浆,精练未能彻底作好。
(7)雾斑(Mist)
外观:片状之染斑,有深有浅,轮廓不明显,形状大小不一,发生之位置不集中,亦无一定之规则。
成因:1).待染之织物,被溅到污水或其它药品。2).练漂后未立即烘干,长时间堆积在布车上,部份织物发生风干之水印。3).胚布沾染油污,胚检时以强力去污剂刷洗后残留之痕迹。
(8)色差
外观:染色或印花织物,染出之成品颜色,或印花花纹之颜色未能与所指定者完全相同。
成因:1).指定色样所用之样本过小,打样后对色时即未能作到完全相同之对色。2).于配制染色液或调制印花浆时,称量染料、助剂不够精确。3).制程与打样之条件未能完全配合,且未作经验性之修正。
(9)缸别色差
外观:大批量之织物,分数缸或一缸数次染色,非在同一缸染色者,有色光深浅之差别。
成因:各缸虽同一型式,但其功能会略有差别。在染色制程中,各次操作之条件亦无法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