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印染中的雕版凸印和漏印
织物印染,为人类生活所必须,故起源甚古。正是这起源早、应用广,为人类美化生活所必需的织物印染之中,孕育、衍生了织物印刷,成为印刷术的最先应用领域,为完善印刷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雕版凸印 织物印染中的织物印刷,见于史载并有出土文物相佐证者,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1983年,在广州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两件铜质印花凸版,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印花丝织品。其中一件印花凸版呈扁薄板状,正面花纹近似于松树形,有旋曲的火焰状花纹凸起,印版厚度仅0.15毫米左右,其上可见因使用而磨损的痕迹。同墓还出土了一件仅有白色火焰纹的丝织品,其花纹形状恰与松树凸版纹相吻合。 吴淑生、田自秉着《中国染织史》,谈到织物印花时,说:“凸版印花技术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发展,到西汉时已有相当高的水平。”这有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凸版印花文物可资证明。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物中,有几件印花敷彩纱和金银色印花纱,其中就有凸版印花和彩绘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中,有一件印花敷彩纱,用硃砂、铅白、绢云母和炭黑作颜料,画面上藤蔓底纹清晰,线条流畅有力,充分显示了凸版印花的良好效果。在这块织物上,有的孔眼被堵塞,表明印制时已采用了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干性油类作胶粘剂而调制的颜料。这些印花敷彩纱的出土,足以证明中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多套色凸版印花技术。 马王堆出土的金银色印花纱,是用三块凸版套印加工的。有些地方,由于印刷时的定位不够精确,造成印纹间有叠压和间隙疏密不匀的现象。但从整体上看,定位技术还是相当不错的。这在两千年之前的西汉时期,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金银色印花纱的图案花纹,与上述南越王墓出土的青铜印花铜版上的花纹相似,这反映出当时这一工艺应用之广。 马王堆金银色印花纱采用的是三套色雕刻凸版颜料印花工艺,其印刷工艺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