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印花 >

迷彩隐身印花技术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02日

迷彩隐身印花技术

刘永庆

汶川地震引起了全国和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抗震救灾中一架LH92734号军用直升机失事,倍受国人的密切关注搜救工作。报载据新华社电称: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直升机失事后,可能出现机体散落,变成碎片的机身涂有军用迷彩,与植被的颜色相同,在一定距离很难通过肉眼分辨。特别是失事地域山高林密很多地方因为地震引发山体松动还在不断滑坡,无论是徒步攀越,还是直升机空中搜索,难度都非常大。上述新闻报道中提到的军用迷彩一词,本文就此加以介绍。

迷彩隐身的由来

一提到迷彩二字人们首先想到的作战用的迷彩服,其次是各种装备(军车、坦克、飞机、大炮等)的罩衣和野营帐篷、遮障等。作为作战迷彩服,这是在无数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1856年,欧洲军团士兵就应用土黄色军服,那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从“隐身”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从“耐脏”角度采用的。而在实际战斗中这种土黄色军服却显示了防护作用。这才促使英国在1902年首先选用黄色军服取代了传统的红色军服,由此认识到了这种颜色军服可减少部队伤亡。同年美军在菲律宾殖民地战争中也采用了黄色军服。从此开始,引起人们最初认识到了光学隐身技术的重要性。接着日本在日俄战争中也采用了土黄色军服,相继各国都采取了光学隐身技术。其目的是保护自己,欺骗敌人,提高生存能力的军事伪装或隐身技术,逐步引起了各国的注意力。从战争的教训中,使人们认识到军服的颜色在军事上的特殊功能。1914年,法国炮兵首次用画有迷彩图案的帆布单覆盖在大炮上,这就是迷彩最原始的应用。英军根据法军的经验,开始将变形迷彩应用于飞机和舰船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俄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开始将迷彩军服应用于单兵。德国研究应用迷彩一直领先于世界,1935年,德国正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

套迷彩军服,并成立了迷彩研究培训中心,相继各国对迷彩的研究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至今,国内外已研究成功应用的迷彩图案已达350多种。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迷彩服,现有林地型、荒漠型、城镇型、海洋型、山地型等品种。使用较多的是林地型,为涤棉混纺织物,一般要经过阻燃处理,采用四色迷彩,在研制过程中突破了应用概率统计理论和现代颜色理论两个技术关键,建立了一整套迷彩伪装理论。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