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印花工艺
活性染料印花的色浆是由原糊、活性染料、防染盐S、碱剂、尿素等助剂组成的。由于活性染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织物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活性染料印花的色牢度非常好。活性染料织物印花具有色泽鲜艳、色谱剂全、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拼色容易、便于掌握及湿处理牢度好等优点,所以在织物印花被广泛应用。
常用的活性染料有M型活性染料、K型活性染料、X型活性染料、KN型活性染料等几种。M型活性染料中含有双活性基,即含一氯均三嗪和乙烯砜双活性基团,纤维反应的机会比K型或KN型多,所以固色时间短,固色率高,与纤维生成的共价键的耐酸耐碱稳定性均比较好。M型活性染料固色率虽高,但印深浓色时,其浮色不易洗去,熨烫易沾色,摩擦牢度不好,故应加强皂洗后处理。
K型活性染料可以用8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溶解染料;由于反应性低,印花时需用较高的碱性进行固色,用小苏打为碱剂印花时,其用量比X型活性染料要高;汽蒸工艺时间较长,与纤维生成的共价键稳定性好。
X型活性染料溶解温度不能超过60摄氏度,可采用冷水或温水溶解;由于其反应性高,印花中所用碱剂多采用小苏打且用量要严格控制,汽蒸固色时间要短;由于其色浆稳定性差,染料易水解,所以碱剂应在色浆临用前加入;与纤维生成的共价键耐酸稳定性差,故印花后的织物遇酸就会断键褪色。
KN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的共价键耐酸不耐碱,所以碱剂的用量应严格控制,且印花后织物不耐高温碱性皂洗,这是该类染料最大的特点;在印花后不及时汽蒸或不及时进行后处理,印花织物色泽变浅,易出现风印问题。
防染盐S是活性染料直接印花助剂,学名为间硝基苯磺酸钠。制备防染盐S的原料是苯、硫酸、硝酸、碳酸钠。防染盐S是印花浆中使用性能较好的氧化剂。在织物印花中,防染盐S主要是作防染剂,能在纺织品印染过程中防止染料着色而形成花纹。此外,作为染料中间体,
在活性染料印花色浆中,碱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染料的活性大小,印浆所需的储存稳定性,纤维种类,染料的用量等。常用的碱剂有纯碱、小苏打和三氯醋酸黄等。在生产中,小苏是最常用的碱剂,但有时可以两者共用,如用纯碱与小苏打的混合碱。碱剂的作用是由活性染料的性质确定的,活性染料在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会产生酸,而活性染料必须在碱性介质中才能与纤维起键合作用。因此,碱剂对其起到了中和的作用,从而防止织物的脆损并且促进了染料在织物上的固着。
由于活性染料与纤维键合作用中会使部分染料水解,生成或放出酸来,这些酸如不中和,在高温中易使纤维水解而脆损织物,特别是在高温焙烘时更显得重要,色浆中碱剂的用量随染料的用量和染料的反应性能大小而变化,有些染料反应速度快,只需少量的碱剂就可以使染料在纤维上固着,而碱剂用量过多,反而容易造成色浆不稳定,从而使水解染料增加,给后处理工艺造成浮色多,而且使织物深色浅萎。但有的染料反应速度慢,而当工艺中量大时,则需要较多的碱剂来提高其反应速度,因此,要根据染料的用量和染料的反应性等实际情况,适量合理地使用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