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计算机测色和色差计算的不断探索,在纺织品国际贸易中,很多贸易商倾向于用仪器检测来取代目测评级,以更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目测评级是通过人眼将测试样和原样相对照,再用灰卡来判定,情绪、状态等人为因素都会对评级产生影响。仪器测色则是通过颜色的光谱功率分布、颜色密度、颜色三刺激值、色度坐标值等指标,对颜色进行客观的表达和评价。就目前条件,在纺织品检测领域,仪器评级还不能完全取代目测评级,绝大部分的色牢度还是靠目测评级。本文从目测评级和仪器评级两方面,对其测色标准条件和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1 仪器评级1.1反射分光光度计 纺织品仪器评级主要采用反射分光光度计,测量相同照射条件下一种不透明或几乎不透明样品与白色标样表面反射光的比率。反射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棱镜或光栅)、接收器(光电倍增管)和记录仪器(电位计)组成。测试时,白色标样采用标准白板,其在所有可见光波长下的反射率为100%(完全漫反射体)。工作原理为,将光源的光分解成光谱,用狭缝挡板导出一单色光带,然后将单色光带投射到被测样品,记录被测样的反射情况。一般可见光范围400~700 nm,每隔10 nm测一次光反射系数。将各波长的反射率用点连接起来,便可绘出分光光度曲线,可表示样品的完整色彩特征(参见图1)。 图1分光光度曲线 实际测色中,分别测量原样和测试样,通过采集物体表面的若干光学参数,如反射物体的光谱辐射亮度因数β(λ)、光谱反射比ρ(λ)和相对光谱灵敏度S(λ)等,求出被测物体表面颜色三刺激值(x、y、z),通过CIELAB色差公式,计算得到原样和测试样的色差值,再转换成灰卡级数。 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