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HPLC-MS联用技术在纤维染料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3日

1850年,Runge在纸上分离盐溶液。1869年,Goppalsroeder在长条纸上分析染料和动植物色素,色谱法开始了它的雏形。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直到气相色谱法的确立,应该是现代色谱法的里程碑,但对于分析工作者而言,气相色谱法远远达不到分析的要求,自然界一多半的化合物无法达到气相色谱法所要求的易气化、热稳定等特点,直到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法被进一步完善,成为分析化学又一个里程碑,特别是二级管阵列检测器的应用,使我们可以得到每个组分的HPLC-UV三维谱,80年代末,又一种定性更好的液相色谱检测器出现了,那就是质谱,它的出现使分析工作者更加准确的定性定量化合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初期,在连接技术上一直出现一些技术障碍,因为经典的气质电离方式不适于极性大、挥发性小、易热分解及分子量大的化合物,直到大气压离子化(API)接口技术的出现,它包括了电喷雾电离技术(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技术(APCI),这两个接口技术是如今最温和的电离技术,其区别在于在大气压下产生气相离子的方式不同,该技术更好更有效的把液相色谱与质谱有效的结合起来,近年来HPLC-MS联用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已经逐渐代替气相色谱成为未来最主要的分析手段。

1HPLC-MS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

1.1HPLC-MS联用仪液相色谱部分的原理

HPLC-MS联用仪分为液相色谱与质谱两个独立的部分,对于液相色谱系统,色谱柱一般为反相ODS柱,长度为10mm~50mm的短色谱柱,为了获得稳定、准确的流动相因而需要的流速较低,在较小的流速下,离子化过程的效率增加。而为了缩短检验时间,我们常常使用比较大的流速,这样就需要内径比较小的色谱柱来提升组分的分离效率,同时需要动力泵能够提供很大的流动压力。离子化部分效能的降低可以用改善喷雾过程和增加带电雾滴的溶剂蒸发速率予以一定程度的补偿。

液相色谱部分流动相是特别要考虑的部分,对于常用的反相色谱来说,一般选择C18色谱柱,这样对于流动相的组分来说为了得到更好的保留效果,常以非解离的状态存在于流动相中,而流动相中以离子存在才能更好的利于质谱中气相离子的形成,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调节各方面的条件使流动相即适合于分离又适合于质谱中的离子化。在各调节条件中重要的是使用缓冲剂来调节流动相的pH,应该注意需用挥发性的缓冲剂,以获得更好的离子化效率,对于HPLC-MS联用技术,为了得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并提高灵敏度,还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比如增加流动相的流速、柱后衍生化、添加离子对等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1.2电喷雾电离(ESI)技术的原理

电喷雾电离技术是实际HPLC-MS联用中常用的技术,其原理就是在常压下,从液相系统流出的流动相进入一毛细管中,毛细管带很高的电压,在几千伏的高压下,并在鞘液等辅助手段的帮助下产生高度带电荷的雾状液滴,液滴由于高电压高温的作用下不断的碎裂成更小的液滴,小液滴质量和电荷重新分配,这个蒸发和碎裂的过程不断的进行下去,最后成为离子,沿着电压的方向进入质量分析器。

1.3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技术的原理

APCI中样品溶液是借助于雾化器的作用,喷入高温蒸发器,溶剂和溶质都成为蒸汽,再经过针形电晕放电电极,通过高压放电,气化的样品分子经化学离子化生成气相离子。被分析物质的分子电离后所形成的离子,在压力差和电位差的共同作用下进入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大气压化学电离适合于小分子极性低的化合物。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