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研究表明,羊毛纤维在染色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于羊毛纤维染色损伤的机理,许多文献进行了论述。在生产实践中,纤维损伤会给后道加工带来一定的影响,如精梳后的纤维长度和离散,会影响纺纱性能和成纱质量,而纱线质量又影响到产品的织造效率和坯布质量,从而使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服用性能出现问题。在高档毛纺面料方面,随着超细羊毛、羊绒、拉细羊毛等使用的不断增加,对生产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工厂在原料、设备、工艺和相关染化料助剂等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染色对羊毛,特别是超细纤维上染深色的损伤很严重。从个别工厂染深色实验结果来看,超细羊毛纤维强度的损伤达10%~15%,纤维长度减少4%~9%,长度离散增加5%左右,因此,纤维损伤的问题不能忽视。减少染色损伤的方法也有相关的文献报道,如采取降低染色温度或减少染色时间、在染色过程中加入羊毛纤维保护剂,及采取新型染料等方法[1-3]。目前比较成熟和应用较广的方法是澳大利亚CSIROTFT发明的低温染色方法(LTD)。在2001年中澳合作项目(ACIAR纺纱质量预测项目)中,几家中国工厂进行了传统染色和低温染色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现行工厂传统染色工艺对羊毛纤维的损伤较为严重,采用低温染色方法(CSIROLTD)降低了对纤维的损伤,对后道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LTD方法并没有在中国工厂全面推广,其主要原因是成本较高、需要配套的染色助剂、上染特深色有一定局限。国内对羊毛低温染色的技术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其中采用表面活性剂助剂的方法比较多[1-3]。本文采用国内一种新型且与低温染色工艺配套的改进型助剂,根据染料或是上染颜色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系列的助剂。该产品为环保型羊毛促染剂DFA系列,如适用于媒介染料的DFA-01,适用于毛用活性染料的DFA-02,适用于中性染料和弱酸性染料的DFA-03。根据DFA系列产品的特点,制定毛条厂低温染色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