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在人们的着装中,服装作为人体与自然气候之间的—层屏障,随着外界气候的变化,人们在仅靠生理调节达不到人体所需的“气候”时,服装作为人体行为调节,使人体能适应自然气候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说着装的舒适性成为了第一位的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织物的舒适性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本实验主要了解织物舒适性能的指标,重点掌握纺织品导湿性、导水性测定的原理与方法,并且会对结果进行分析与判断。
二、基本知识舒适性虽然是一个广泛、模糊而复杂的心里概念,但人们在使用织物的过程中确实能体会到舒适性的真实内涵。舒适性通常分为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及美学舒适性。热湿舒适性是指通过织物(服装)的热-湿传递作用,使人体在变化的环境中能获得舒适满意的感觉。具体内容包括织物的热传递性能(隔热、保温、导热、散热)和湿传递性能(透湿、透水、透气等)。接触舒适性是指服装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的感觉,如服装压、刺痒感、刺痛感、过敏反应等。美学舒适性主要指服装的颜色、流行款式、合身性等给人带来的满意感。舒适性能中,热湿舒适性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体的湿气主要来自汗液的蒸发。人体的汗液有汽态与液态汗之分。汽态汗通过织物中的纤维吸湿-放湿以及织物中的空隙向外扩散;液态汗通过织物中的纤维吸水-扩散以及纤维之间形成的芯吸效应来传递。为了使人体表面与内衣之间形成舒适的微气候(温度31-33oc、相对湿度40%-60%,气流10-40cm/s),不仅织物需要隔热保暖或导热、散热性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吸湿、吸水与导湿性能。织物的吸湿性通常可用吸湿速率、回潮率表示,用烘箱法测量。织物的吸水性一般用保水率表示,用浸渍脱水烘干法测量。织物的导湿性可用湿阻、透湿率表示,用透湿杯法测定。织物的导水性可用芯吸高度表示,用芯吸效应测试仪测试;此外,还可用水滴润湿织物时间、面积及干燥时间来表示。织物
回潮率高,则纤维吸湿性好,此材料的触感舒适,人体所排出的显性与不显性汗液就能被吸收,从而在人体与服装之间保持比较舒适的状态;回潮率低,则纤维吸湿性差,此材料手感较粗糙,易产生静电,从而导致材料缠体、易吸附灰尘,人体所排泄的汗液也无法被吸收,容易产生闷热或潮湿之感。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服装材料中纤维的回潮率不一样,也就是说,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其回潮率也发生变化,纤维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或向空气中放出水分,达到动态平衡,这是纤维材料吸湿性的特性,为了使服装材料的吸湿性能具有可比较性,就必须保证衡量标准的一致,故设有规定的回潮率即公定回潮率。因为回期率不同,纤维的许多性质会发生变化,因此纤维材料测试应在标准状态(温度为20~22℃,湿度为60%~65%)下进行。天然纤维的吸湿性好,合成纤维的吸湿性差,表现在公定回潮率的指标上的差异是显著的。表8—1为我国常见纤维公定回潮率。
相关信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